5月10日是首个“中国品牌日”,而历史悠久传承绵长的“老字号”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品牌结晶。当下,老字号又逢良机:今年1月,16部门印发《关于促进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5月10日《人民日报》)
老字号品牌蕴涵着几代人的智慧和心血,散发着久远的独特味道,是沉甸甸的“金字招牌”。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少老字号优势逐渐褪去,有的甚至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经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共1128家,大致上三分之一好过,三分之一勉强,三分之一艰难。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是铁律。笔者以为,擦亮老字号 ,功在传承胜在创新。
老字号的价值在“老”, 尤其是其品牌赋予产品的附加价值,往往超过其使用价值。“头戴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一首老北京民谣,就形象地反映了老字号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和荣耀,更体现了当地的文化渊源。对此,我们需要很好地传承和保护。某种意义讲,保护好老字号,就是保护我们的文化记忆;留住了老字号,也就留住了我们的“精神原乡”。
但必须正视的是,昔日风光无限的老字号,不少老一辈人觉得“变了味儿”,而不少年轻人则觉得“太老土”。因此,对于老字号来说,我们万不可“倚老卖老”,而应当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切实让老品牌焕发出新活力。特别是今天,创新驱动、品牌强国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内消费升级,为以老字号为代表的文化消费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针对老字号的传承与创新,《意见》明确提出,要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实现传统技艺薪火相传;支持老字号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施“老字号+互联网”工程。对于企业来说,应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巩固优势,改良工艺,不断培育新产品;深度开发“原字号”,坚持独创性与兼容性相结合,积极引进战略性投资者,不断向现代品牌转换;培育壮大“新字号”,坚持自身知名度与先进经营理念相结合,搭乘“互联网+”的东风,不断拓展市场,特别是要以市场为导向,着眼现代人的需求,精准发力。如此,方能把老字号的招牌擦得更亮、叫得更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