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欧体育收购AC米兰步履蹒跚)
中欧体育再付2000万欧元,收购AC米兰再现新转机,但最终能否成功还是未知数。3月23日,中欧体育收购AC米兰的交易由于资金问题多次被推迟后有了进展。最新消息显示,经协商,菲宁韦斯特集团愿将交易日期宽限到4月,前提是在意大利当地时间3月22日下午,中欧体育须再次向菲宁韦斯特集团支付1亿欧元定金,目前已到账2000万欧元,其余8000万欧元将在本周之内付清,双方还将在4月7日召开股东大会。此消息一出,让中欧体育收购AC米兰一事再现转机,看似中欧体育又“躲过一劫”,但是未解的资金问题使得这笔交易能否达成还不得而知。
2000万欧元“续命”
自从去年8月曝出中欧体育与菲宁韦斯特集团达成将以7.4亿欧元(包括2.2亿欧元债务)收购AC米兰俱乐部99.93%股权后,该交易的数次延迟一直备受各界关注。
由于资金问题,本应在2016年内完成的正式股权交割并没有如期完成。代表中方财团的中欧体育已经先后向意大利菲宁维斯特集团预付了共计3亿欧元(另有8000万欧元未到账)保证金。此外,中欧体育即将与菲宁韦斯特集团在4月7日召开股东大会,看似本次交易再现转机,不过有消息称,原来的合作投资方海峡汇富产业投资基金和另一民营资本已经退出此次收购,这让中欧体育的此次收购雪上加霜,再交保证金“续命”,但收购AC米兰股权剩余的4.4亿欧元缺口如何填补?
据报道,如果中欧体育收购失败,现AC米兰俱乐部主席贝卢斯科尼将继续持有AC米兰。已经交付的3亿欧元(8000万欧元还未到账)不会退回,如果中欧体育撤出这项总额7.4亿欧元的交易,还将面临高额违约金。
面临如此困境,中欧体育并未对外界发声。记者通过多方沟通,尚未与该公司取得联系。
对于此次收购谜局,一位足球业内人士表示,在意大利经济不景气与中国资本在整个国际足坛强势崛起形成鲜明反差的背景下,达成收购本无太多意外。问题在于和苏宁收购国际米兰时相比,无论是政府层面的管控还是来自媒体与舆论监督的压力,此次中欧体育制造轰动效应的时机并不好。从牌面实力看,中欧体育一家已经很难完成最终的收购,此前两家合作金主的退出,已经从侧面反映出对于此次收购前景的悲观态度,因此,中欧再次投入的2000万欧元订金,无非是给自己续的一条命,毕竟此前的2亿欧元已经很难退回。不过,对于AC米兰现有的菲宁韦斯特集团来说,无论最终如何,至少已入账的2.2亿欧元从纸面来看刚好能抵消俱乐部的债务,到目前为止,此事更多的还是中欧体育在拿小钱救大市的一种不得已的行为。
资金难题未解
意甲豪门AC米兰和中欧体育的这场交易已经持续了近7个月,总是在交易即将达成时遇到资金问题而拖延,此前有消息称,意大利人已经对中欧体育起了“疑心”。贝卢斯科尼要求中欧体育出具相关的文件来证明它们的资金不存在来路不明的问题。不过,有消息显示,菲宁韦斯特集团以及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已经收到了中欧体育出具的文件,能够证明它们拥有足够用于AC米兰股权转让交易的资金,同时这些资金也都是从合法渠道获得的。
北京商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此次收购AC米兰的中国资本包括海峡资本和一家民营资本及中欧体育投资管理长兴有限公司,主要领衔人是中欧体育管理长兴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勇鸿。如今,两位背后的财主已经退出,这笔收购交易只剩下李勇鸿,据悉,这次中欧体育支付的第三笔1亿欧元保证金也是李勇鸿从两家银行借贷筹集到的,因此这笔定金才会分两次到账。
公开资料显示,中欧体育成立于2016年5月26日,注册资金1亿元,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均为自然人陈华山,李勇鸿在股权上与中欧体育并无任何关系。曝出收购消息时,公司成立不满3个月。此外,无论是李勇鸿,还是中欧体育均鲜少在媒体上曝光,其资金来源更是一团迷雾。
不过,在去年8月29日上市公司永大集团(现更名为“融钰集团”)发布的一份公告中,出现了中欧体育的名字。公告称,吉林永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永大创新金融服务(深圳)有限公司拟与中欧体育投资管理长兴有限公司合作,参与投资产业并购基金。根据公告显示,该基金为有限合伙制,由中欧体育发起,系为收购AC米兰俱乐部股权而设立,总规模不超过45亿元,公司全资子公司永大创新金融服务(深圳)有限公司将认缴不超过3亿元,永大创新拟作为劣后级投资人之一。
公开信息显示,此次收购的关键人物李勇鸿为中国香港居民,祖籍广东茂名,曾任多家公司的董事长,且曾是上市公司多伦股份的实际控制人,曾有减持股份套现的经历,熟悉资产运作套路。截至去年11月,李勇鸿财团已经陆续成立了至少13家公司,其中在浙江长兴成立了9家,在福建自贸区成立了4家。这13家公司中,有多家就是为了募集资金的有限合伙企业。
境外收购监管加强
除资金问题外,境外收购监管趋严也是中欧体育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去年12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外汇局四部门负责人在中国相关部门将加强对外投资监管答记者问时曾明确表示,近期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出现了一些非理性对外投资的倾向。
近一个月内,央行行长周小川和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先后对跨境对外投资有跟风、过热、盲目的现象进行公开表态,尤其指出投向体育、娱乐、俱乐部行业的对外投资对国家没有好处。甚至还“点名批评”了一些企业在借钱收购海外足球俱乐部资产,还有的则在直接投资的包装下转移资产。
官方的连续发声已经表明了国家的严管态度。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足球分析人士表示,近年来,中国企业收购欧洲俱乐部的事例屡见不鲜,其中不乏欧洲传统豪门,当它们经营陷入困局的时候,自然会主动寻求收购,米兰双雄也进入了中国企业的法眼。不过和被苏宁成功收购的国际米兰不同,AC米兰寻来的“金主”却有点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意思,若是资金不足或是借资收购,那么风险系数也会随之增加。这不禁让人想起较早前中国某企业被荷兰海牙俱乐部告上法庭,因拖欠资金而吃了官司。
上述足球分析人士称,海外收购并非易事,那些出现财政赤字的欧洲俱乐部自然欢迎有诚意有实力的买主,但并不意味着它们会降低审核标准。中国体育产业近年来的迅速扩张,掀起了海外收购热潮,作为中国企业,想要通过收购来达到另外的目的,未来收购的道路只会越来越艰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