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不能决定任何人的命运
晚上在酒店吃完晚饭,走出餐厅的时被中餐厅的前台姑娘叫住:听说你住在加拿大,可以问你几个问题吗?
她问:“如果我通过中介到加拿大读书,以后会有机会找到工作留下吗?”我想中介应该会收她一大笔钱吧,我说,那要看你读什么专业,在什么地方读。她说了两所学院的名字,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然后她又说:“我想读会计专业,哪个州好找工作呢?”。随后的对话中,可以知道她把澳洲和加拿大弄混了。但是我知道,不用提醒,当她选中目的地时,一定会弄清楚。
这个女孩,20出头,消瘦,穿着酒店中餐厅的工作服的她看起来十分普通。就连她和人说话,也带着不自信的表情。晚上9点钟,餐厅客人已经渐渐稀少,她站在前台,穿过酒店大理石地板反射的暗暗的灯光望向远方。正是这个远方,让她会抓住任何一个善意的微笑,勇敢上前,询问一个关于远方的问题。
她说话有一点外地口音,不一定有很高的学历--否则也不会在一个餐厅工作。我突然想到了我读过的一篇“普通女孩,就该滚出大城市?”的文章,那种对大城市的残酷的批判和小城市安稳的推崇。
在我看,嫁人、吃饭、生孩子和“有诗歌有远方”对一个女人来说同等重要,前者安抚我们的肉身,后者眷顾我们的灵魂。
对于“我是谁,我为什么存在”这样的问题,只有肉身而无灵魂的人无法回答。对于肉身欲望全无底线的妥协的人,难道真得可以保证某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刻,你不会问起“自己是谁”这个问题吗?难道真的可以保证百年来临面对一切皆因现实安稳而选择的一生,就没有遗憾吗?
我和那个女孩告别时,回头叮嘱“一定要坚持。”
这是一个年近中年,家里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在国外漂泊了很久的女子,回头眺望20岁的自己的肺腑之言。如果跳回20年前,我微胖,不美,资质平平,但却有去远方的梦想。
父母曾恳请我留在他们的身边,在他们看,一个女孩就应该安安稳稳的在父母身边过日子。然而我执意前行。
这个前台的女孩正准备离开中国,但同时,还有更多的女孩正在思索要不要离开自己的父母,到陌生的大城市闯荡;同样还有很多漂在大城市的女孩在考虑,要不要离开逃离“北上广”,回到竞争力小,生活消费低,有亲人支持的小地方。
这应该是同一件事,一个女孩到底要不要挑战自己,让自己经历一段陌生而看起来更为艰苦的人生。面对和回答这些问题,都需要勇气。
我的答案是,有梦想就要坚持。
有梦想有多么重要
有梦想,并坚信梦想有多么重要?
比保全自己的安全感更重要。这世界,无论是生活在故乡,守候在父母身边,被熟人社会关系网包围着,还是守着一份力所能及绝不越雷池半步的工作,都没有一个不断学习、找到自我价值和信心的自己更为可靠。
好莱坞喜剧明星金·凯瑞在一次讲演中说一些喜欢喜剧表演的年轻朋友问他,选择表演事业是不是风险太高。他回答,选择做貌似低风险但自己不热爱的职业,风险一样很高。金·凯瑞父亲年轻时也很有表演才能,他最喜欢到俱乐部去表演单口相声(北美很流行的一种娱乐节目),因为想自己还有家庭靠他负担,他选择了一个最稳妥的工作—做会计。但是命运并没有因为他的妥协而对他更加宽容,40岁的时候,他还是被裁员了。
金·凯瑞从小看到自己的父亲放弃自己的理想的痛苦,所以他自己决定从一开始就追随自己的梦想,不计较“安全感”。那所谓安全感的东西,其实是你自身的恐惧。
再回到那个想到加拿大读会计专业的酒店女孩身上。
假如有一天,她离开中国,到了加拿大,并不意味着生活就从此一帆风顺。即使她读完会计专业,在经济形势不好、本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机会低迷的情况下,她可能要花半年以上时间找到一个小公司工作。而且,工资可能也只是加拿大工资中比较低的水平。她可能还会遇到找不到结婚对象,必须面对远离家人的孤单,甚至遇人不淑……
然而,那么又怎么样呢?只要努力,日子不会一点点好起来吗?再普通资质的孩子,一点点精细的打造自己的日子,还怕它不开花结果吗?
好吧,再讲一个普通女孩的故事。
大学毕业,我进入一个大公司做暑假实习生。 第一道难题就是写英文邮件,在此之前,我只给同学和教授写过邮件。但在公司,每天会有不少邮件来往,而且要处理的事情形形色色,商业邮件到底怎么写呢?我心存恐惧。最后我用了一个笨方法,那就是把同事往来的邮件分门别类,询问报表的,讨论预算的……然后,每次起草邮件就把这些“例文”拿出来,换几个名词。我甚至连同事的告别信都存了几个版本,准备在实习结束的时候可以给大家发一份精彩的告别。但是我的笨方法真的蒙混过关了,我一直在那所大公司呆了5年多,直到跳槽离开。
如果那个时候,我认为自己不够资格,或者面对这样陌生的工作环境吓到逃跑—我在中国还有父母,有家,总还有一个退路嘛。那我一定不是今天的自己。
你从哪里来,或者你现在面临的困难都不是让你退却,回到自己安全地带的理由。
我敢说,我们中大部分人的背景都比乌苏拉•伯恩斯(Ursula Burns )好,她出生在曼哈顿下城东侧低收入补助公寓,也就是是最混乱的贫民区。很多人都告诉她,她的身份有三大遗憾:“黑人、女人、穷人。”然而,她一步步走到了施乐公司CEO和2012年福布斯全球女性权势排行榜第17名。
那个出生在贫民区,又要面对社会至今仍存的种族歧视的小女孩一路走来面临了无数挑战,和自我内心的恐惧,但她今天在不同的地方告诉人们:“背景不能决定任何人的命运。”她认为“梦想是可以实现的,但前提是,你要得到别人的帮助,接受优秀的教育,和拥有强烈的职业理想。“
工作几年之后,有一天和老板聊天,我说到自己刚到公司的时候因为不会写工作邮件,我做了一个“例文”文件夹。他瞪大了眼睛,问:你现在还有这样一个文件夹吗?
我现在还有这样一个文件夹,里面装满了“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的好文章,我梦想有一天成为那样的专栏作家。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文件夹,里面装的不应该是自己的出生地,自己父母的文化背景,自己的肤色和容貌,而应该是自己还无法完成的梦想,那个你依然可望不可及的地方,然后一点点计划、学习、进步、完成它。我知道在今天的世界上,有各种不平等,完成一个理想必然困难重重,但到最后,只有你自己才能决定自己是不是普通。
这应该算是写给普通女孩的一封信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