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国家统计局在国务院新闻办如期召开发布会,介绍2004年经济运行情况。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公布了一个令人们多少有些意外的数字:去年GDP增长9.5%。
之所以说“有些意外”,是因为无论是国家发改委等部委,还是一些学术机构,此前普遍预测去年GDP增长将略高于9%。这种预测当然都是有理由的:在经历了一季度9.8%、二季度9.6%的高增长之后,随着系列调控措施效果的显现,三季度GDP增长率已经降为9.1%,其趋势是往下走的。
显然,与这种预测相比,9.5%的增幅似乎有点高。在数据公布之后,在第一时间接受记者采访的几位专家也不约而同地表示,这个数据比他们原来估计得都要高。
尽管令大家有点惊讶,但是它无疑说明了国家统计局核算体系越来越科学和独立。李德水强调,统计局不久前专门成立了国民经济核算专家咨询小组,
其成员包括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北大、人大等机构的有关专家。且建立了专家咨询制度,对每个季度的数据进行评估。9.5%这个数字即是统计局核算出来之后于上周五经过专家咨询小组认可的。
第四季度增速为何回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张立群研究员接受记者采访时坦陈,对于最终的经济增长率,他“没有看准”。之前,他认为去年全年的经济增长将“不低于9%,或者略高于9%”。
亚洲开发银行驻华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也说,尽管这个数字在他们的预测范围之内,但是是“偏高”的。他们的预测认为,去年GDP增长为9.2%左右。
“确实有点出乎意料。”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也对记者如此表示,他们此前认为全年增长应该为9.3%。
“可能比你们想象中高一些,是不是?”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显然也注意到了此前的猜测。值得注意的是,与人们的预测相左,去年第四季度GDP的增长并没有继续往下走,反而从第三季度的9.1%增长回升到9.5%。这是导致全年经济实际情况偏离预测的直接因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李德水“主动解释,这里面有具体的原因。他说,去年第四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都是有所回落的,但是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有了增长。因为秋粮占全国全年粮食总量达60%,而秋粮又增长10.35%,这样就反映在了第四季度的数字里。在农业增加值提高的同时,第三产业由于批发零售贸易与餐饮业、交通运输邮电业和其他服务业增长也比较快,增速提高了1个百分点,所以整个四季度的GDP增长率出现明显的回升。
对于这种解释,祝宝良认为是比较恰当的。
怎样评价9.5%
怎样评价这个“9.5%”?
李德水说,我提供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第一,从2003年开始,中国结束了从1993年到1997年连续五年的反通胀斗争,又结束了从1998年到2002年连续五年的反通缩斗争,开始进入了新的经济增长期。2003年增长率达到9.3%,2004年增长9.5%,有它的必然性。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也就是从1978年到2004年,中国经济平均每年增长9.4%,2004年增长9.5%,基本在这20多年的水平上。
第三,我们这一轮宏观调控是有保有压的,不是简单的紧缩,更不是全面的紧缩。宏观调控根本目的是为了熨平经济的波动,防止大起大落。如果我们不采取宏观调控的措施,也许去年的增长率要比这个高得多。9.5%是反映了宏观调控成果的,也是比较准确的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
第四,中国经济增长内在的动力确实很强劲,投资需求非常旺盛,消费随着生活水平、经济收入的提高,也是趋旺的。特别是中国农村,由于农业经济发展加快,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这个市场开发出来,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加上国际经济发展比较好,对出口也很有利,所以去年增长得快一点,有它的必然性。
第五,我们确实应该看到,9.5%的增长率说明中国去年的经济确实在高位上运行。我们不能单独就9.5%这个数字来论高低、论好坏,要看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从这方面看,去年增长的质量还是不错的,效益也是高的,企业的效益、国家的收入、城乡居民个人收入都有比较大的增长。此外还要看经济增长的方式是否合理,是不是有可持续性,从这方面看,我们的增长方式还是相当粗放的,当前的煤电油运供应还是比较紧张,经济运行总体上绷得比较紧。资源的约束表现得更为突出,所以我们不能为增长9.5%而沾沾自喜,要更多的看到我们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当前特别要防止固定资产投资的反弹,我们绝不应该盲目的去追求增长速度,而要更加注重增长的效益和质量、结构。
所谓“软着陆”不成立
中国经济“软着陆”了吗?
出乎意料的是,几位接受采访的学者一致地不认可当前中国经济“软着陆”的说法。
汤敏说,他并没有认为当前的这些迹象就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软着陆”了。如果没有宏观调控,显然中国经济不会出现“软着陆”,但是,即使宏观调控之后,真正的“软着陆”也不能一下子实现,许多瓶颈依然存在,如能源、运输等。“总的来说,还是不能掉以轻心。汤敏认为,如果要实现“软着陆”,也应该是在今年。
而祝宝良和张立群甚至不认可所谓“软着陆”的提法。他们的理由是,2004年中国经济并没有总量过热,而“软着陆”则一般指在经济总量过热的情况下,进行宏观调控来为经济降温,保持平稳。
张立群认为,因为经济没有总量过热,所以不存在“软着陆”的目标。他认为,最终的事实也支持了这种观点。2004年,中央的宏观调控既没有一紧到底,对整个经济增长势头产生很明显的影响,而投资增速过快、一些过热行业又得到了有效遏制,很好地完成了“两重目标”,很不容易。中央没有总量调整,而是有保有压,有针对性,既解决了问题,又提升了经济。
在“双稳健”政策的指导下,专家认为,今年宏观政策将以稳为主,行政性的调控手段将减少,更多代之以市场手段。
2004年的一个重大亮点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发生了变化,农民的收入是1997年以来最快的增长。另外,经济增长的质量也有所提高,主要表现在财政收入、企业利润,特别是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增长。还有一个亮点是就业增长较多,城市化率由2003年的40.53%提高到了41.76%,提升了1.2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