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总网讯:永辉具备“商业模式+零售技术”的双重优势,竞争优势难以模仿,成长空间巨大。由于每年50家左右新开店,需要承担次新门店的亏损和培育、以及物流基地的建设支出等,因此未来2-3年仍然会承受“成长的烦恼”。
一步一脚印,茁壮成长为内资超市龙头
2000年之前,永辉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兄弟俩从做便利店起家,店铺以300平米左右为主。当时福州市场已经有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当地也有地方龙头新华都(拓展选址信息),新华都1万平米的超市旗舰店已经于99年开业了。当时福州并不是一个没有竞争的市场,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永辉创始人刚进入时为了寻找机遇考察并学习了其他超市,得出两个结论:第一,外资超市有做生鲜、内资超市普遍没有做生鲜;第二,福州的老百姓依然不在外资超市买生鲜,而是在农贸市场买生鲜。农贸市场虽然脏乱差,但是价格优势明显,再者可以体验。
当时在福建任职的领导习总书记提出“杜绝餐桌污染”,永辉创始人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找到了方向——农改超。于是做了第一家店,平西店,在福州二环北面,面积只有1000多平米,现在这家店坪效已经有7、8万了。刚开始做生鲜就坚持了两个“直”:一个是直营,一个是直采,这是与其他农改超都不同的区别。直营是指货源直接控制,包括库存、损耗,以及人员,直营与联营相比需要很多促销员,联营虽然方便省力,但是做到最后会发现很多环节会失控。直采就是从田间、地间、山间直接向农民、渔民采购,跳过了中间的环节,减少了中间的成本。
经过了三四年的发展,永辉做了第一次跨越,进入了重庆。当时重庆的重百、新世纪都比较强,中百集团之前也进入了重庆,竞争也比较激烈。当时获得了地产商的一个物业,在观音桥,还是在负二层。在重庆最早开的5家店都在地下,作为一个新进入者,地产商都不会给一个特别好的位置。所以说永辉的路是走的非常艰难的,是啃骨头啃过来的。
在重庆经过了4-5年的发展,基本上站稳了脚跟。这时候开始第二次跨越。在这中间发生了一件对永辉发展重要的事情,在07-08年汇丰直投两次投资永辉,7500万美金,折合人民币5个亿。汇丰在投后服务上做得很不错,带领公司管理层去日本、香港等地考察现代化的超市是怎样经营的。日本做超市包括其他事情都非常精细化,值得学习。永辉的标杆店中有四个日本人在负责经营,门店都在向他们学习。汇丰5个多亿的投资撬动了10个多亿的银行贷款。永辉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在发展早期是很难获得银行贷款的。汇丰对永辉的审核是非常严格的,聘请了四大会计所的安永作为财务审计、请了贝恩做尽职调查。国内的大多数PE是不请四大来做审查的。银行看到汇丰愿意投钱、也就可以放心地贷款了。这15个亿为未来公司每年开几十家店就打下了资金基础。06、07、08年都是开了10几家店,09年开了40多家店、10年也是40多家。上了一个台阶。
09年永辉进入了北京市场,这里面也有贝恩的推动。贝恩通过市场调研,认为永辉是可以进入北京的。而且如果能在北京立足,那么在全国复制应该就没有问题了。第一年亏了700万元,第二年也就是10年赚了700万元,11年赚了1500万,北京的发展态势很好,现在共开了18家店。
10年12月15号永辉上市,上市带来了品牌效应和资金效应。推动非常大,之前都是一年进入一个或者两个省,11年一下子进入了7个省,包括江苏、天津、河北等。江苏和安徽算是苏皖大区,东北是独立大区,河南也是单独建区。这样永辉一共成立了6个大区,其中两个成熟区——福建、重庆,两个次成熟区——北京和苏皖,两个新区——东北和河南。
11年可能“跑”得有点快了一些,而且大环境不好,所以在12年的上半年业绩压力很大,下滑了28%。公司在4、5月份的时候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创始人和管理层组成了顾问团在全国门店进行巡游,管理和帮助下面的门店,“管理出效益”,还是很管用的。三季度有所好转,同比、净利润都有回升。在年初的时候定下的计划是净利润超过去年,上半年下滑了那么多,三季度基本上追回到个位数了,目前计划并没有更改,我们判断,公司管理层对于目标的实现还是很有信心的。
仍处扩张通道,专注超市主业坚持生鲜优势
今年商业整体市场环境不好,但是估计永辉今年全年开出46家店左右应该没有问题。明年也是新开40-50家门店的水平。未来几年,随着公司规模和实力的不断增强,如果大环境有所改善的话有可能会开到60家店。现在储备门店已经有100多家,保持快速稳健的开店步调是没有问题的。
关于永辉未来发展方向也一直是市场比较关心的问题,很多零售商做大了以后都会涉及一些地产业务。永辉管理层明确表示未来会专注做超市零售,不做地产。今年9月份永辉剥离过一个地产项目,当时做这个项目并非永辉要做地产,而是有当时特定的原因。当永辉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获取优质物业比较难,尤其是优质的物业非常重要、稀缺。对此永辉当时内部提出“要多渠道、多手段获取物业”。当时为了获取一处优质的物业,所以和房地产商一起成立了公司,因此才会有“永辉涉及房地产业务”这一说法。在当时就确定了这一块要适时地退出。今年永辉要做定增,所以就顺利的剥离了。不过鉴于当前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因此大股东把这个物业接过去了。可以说,永辉战略依然是专注超市主业、并且坚持发挥生鲜优势。
短期拐点已确立,上调评级至“增持”
从公司的扩张策略来看,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年均50家左右的开店节奏,随着规模扩大后面会逐步增加一点。从区域布局来看,原先的福建、重庆、安徽、北京四大区域比较稳,上市后新增东北、河南,共6个大区。以后新进入四川、陕西、广东等地,但不再建立新的大区。我们认为,永辉未来一两年的重点是在现有6大区域进行加密布点、发挥区域内规模效应,促进各大区尽快度过培育期。
从经营管理上看,永辉很注重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理念。公司从09年就开始引入外资化的管理,和IBM、贝恩、安永等专业化管理咨询团队都有过合作。从门店运营上看,在快速开店的进程中也在不断及时地进行调整,关闭一些小门店,大卖场基本没有关的,关的一般是社区店。去年关了1家,前年关了6家,另外并购以后也有些关的,如在6家店里面保留3、4家。从业态选择上看,现在大卖场仍然有市场空白点,未来几年仍以大卖场为主,继续实行大店策略,做大卖场、做大的旗舰店。一方面大卖场的辐射力强,也容易树立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大店自身物流效率高,也可以执行部分物流功能。等到物流基地覆盖广了以后,再加密社区店。
我们认为永辉生鲜经营依然强大,具备商业模式和零售技术的双重优势,竞争优势难以模仿,成长空间巨大。由于每年50家左右新开店,需要承担次新门店的亏损和培育、以及物流基地的建设支出等,因此未来2-3年仍然会承受“成长的烦恼”,呈现收入增长快于利润增长的态势。在全消费行业销售增长放缓、市场大环境不好的背景下,面临一定的压力。不过,随着公司费用管控措施得力、新店培育向好的方向发展、新区域减亏明显,3Q业绩呈现小拐点,4Q也很有可能延续这一趋势,我们预计全年业绩与去年打平是大概率事件。同时,在主动调整了扩张节奏之后、不再设置新的大区,北京、安徽等次新区有望贡献更多利润。此外,随着定向增发的实施,公司的财务压力也会大大缓解。我们预计明年有望实现30%-40%的业绩增长。我们预计12至14年EPS为0.61元、0.80元和0.96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36、27和23倍,估值虽在板块中仍处高位,但是其成长性和竞争优势相较竞争对手十分显著,且盈利小拐点较为明确,我们上调其评级至“增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