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品牌运营解决方案

软硬件一体化模式席卷IT业:厂商策略各有不同


[  新浪    更新时间:2012/7/6  ]    

  中国品牌总网讯:曾任苹果公司院士的阿伦凯(Alan Kay)说过:“每个热爱软件的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硬件系统。”现在,站在苹果对立面的微软、谷歌等厂商似乎才明白其中的奥秘。

  通过收购或者自主研发,以前专注于软件或者硬件的谷歌或微软们都开始强调软硬件一体化,而且这种趋势已经大有席卷整个IT行业之势。不过,在相似的战略背后,各家厂商却有着不同。

  软硬件一体流行

  凭借硬件、软件以及内容等服务进行一体化开发的策略,苹果已经成为现在风头最劲的IT公司。苹果在过去几年中不但创造了最有活力的iOS生态系统,还以3000多亿美元的市值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

  苹果之后,在软硬件一体化方面率先获得成功的厂商是亚马逊。凭借推出kindle阅读器,亚马逊成为数字媒体内容的霸主,并且凭借这种优势在平板电脑领域对iPad造成了一定冲击。

  谷歌在软硬件一体化方面的首个尝试是在去年年初推出自有品牌的Nexus one手机。作为在硬件领域的最大动作,谷歌去年8月以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最近该公司更是在硬件领域发力,推出了一系列自有品牌产品,其中包括Nexus 7平板电脑、Nexus Q播放器以及Google Glass。

  微软在软硬件一体化上也有过成功案例,那就是Xbox游戏机及体感装备Kinect。现在,微软进入了一个更大市场:PC领域。过去30多年中,微软都在为这个产业链提供Windows系列软件,而现在它却冒着让重要合作伙伴不悦的风险,推出了自有品牌的Surface平板电脑。

  实际上,不止是软件厂商正在进入硬件领域,硬件领域的厂商也在重视软件。三星电子新任CEO权五铉(Kwon Oh-Hyun)在6月中旬的一次公开演讲中就表示,未来三星将更加关注软件业务。三星电子在今年第一季度已经超越苹果,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商。有消息称,该公司准备大力发展其自有的Bada手机操作系统。

  背后动力

  曾几何时,大家都在嘲笑苹果软硬一体化的战略,说这不过是在重复上世纪90年代桌面电脑失败的老路,但如今这一模式正在被整个产业复制。

  这背后的动力是什么呢?

  美国投资网站Investopedia去年发表的一篇分析文章给了我们部分答案。Investopedia认为苹果通过软硬件的相互弥补,得到了比竞争对手更多的称赞。

  “苹果与众不同的一点在于,他们确实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保证设备中软硬件的相互弥补。竞争对手的手机和平板电脑在被评测时有时会出现笨拙、不直观等描述性词汇,而苹果产品则经常会得到浑然一体等褒奖。”

  以惠普为例,其webOS系统性能得到了大量赞美之声,但是普遍观点都认为,惠普的硬件并没有将这种优势最大化。按一位惠普前高管的说法:“这就好像在开一辆车,在你打方向盘的时候,车子却不转弯。”

  iSuppli半导体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微博)认为,苹果战略大获成功让微软 、谷歌等传统软件公司看到了硬件在新时代的魅力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

  “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通过产品卖服务成了时髦,而通过硬件加大客户的粘性也是厂商朝软硬化一体发展的一个原因。”顾文军表示。

 

1 2  下一页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HTC称不开发低端手机,维护品牌形象...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雅虎临时CEO:正集中致力于制定明确...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