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财经讯 3月15日消息 今天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今晚20点,2012 年3•15晚会主题为“共筑诚信 有你有我”,晚会曝光了麦当劳、家乐福、中国电信等一批国际国内大品牌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虚假欺诈行为,揭露在新消费环境下的骗局和陷阱。腾讯网作为晚会合作独家门户,对晚会进行同步图文直播。
据央视报道,去年储户失窃案接连发生。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多家银行职员,公然将储户信息出售,一份价格从十元到几十元不等。
以下是央视报道实录:
2011年2月14日,家住上海浦东的陈小姐通过网银登陆账户,她立刻惊呆了。原本存有4万多元的招商银行账户里,余额竟只剩下85元钱。
陈小姐说,她这张卡已经用了十几年了,从来没有离过身,密码只有她一人知道。那卡上的钱怎么会一夜之间不翼而飞呢?
同样的事情也降临到王小姐身上,原本存有15000元的招行卡里,莫名其妙仅剩下了24元钱。
类似的储户失窃案一件件发生,2011年2月下旬起,上海警方连续接到几十起报案,涉及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多家银行,被盗金额最高的达到233万多元。
是谁神不知鬼不觉盗走了这些账户里的钱?而且银行卡发生支付或转账时,都会有短信通知,受害人为什么没收到呢?警方发现,作案人极其狡猾,在通过网银进入受害人的账户后,并不是直接将钱划走,而是利用目前银行对水电煤气等公共事业费缴费不提供短信通知服务这一点,先给账户开通公共事业费缴费功能,之后通过淘宝网店,使用受害人的银行账户,以低折扣代缴电话费、水电费等方式转手套现,而受害人毫无察觉。
要完成这些操作,除了银行卡号,必须要有账号密码,作案人又是怎么知道密码的呢?
上海市闸北区公安分局经侦支队,在江西南昌将犯罪嫌疑人朱凯华抓获。起获赃物时,一个小小的U盘让警方大为震惊,里面竟储存着50多万条上海市机动车主信息, 3000多条个人详细的银行卡信息和征信报告,包括姓名、银行卡号、身份证号、车辆情况,家庭住址,甚至家庭成员状况等等。
这么多如此详细的个人信息,朱凯华是从哪里获得的呢?朱凯华交代。他首先在网上从一个重庆人手里购买了大批上海市机动车车主信息。车主信息里面,有的带身份证,有的不带。依照车的高低档次,朱凯华整理出带有身份证号的车主名单,这些人成为他作案的初选目标。如何获取这些人的银行卡信息呢?朱凯华再次在网上联络寻找专门贩卖个人信息的贩子,以每份几十到一百元的价格,从这些人手上购买目标车主的个人银行卡信息和个人征信报告。
朱凯华得到的信息包括:车主在各家银行的银行卡卡号和账户余额。而个人征信报告中包含了更为详尽的个人信息,包括银行客户的收入、详细住址、手机号、家庭电话号码、甚至配偶和子女的职业、生日等等,正是借助这些信息,朱凯华筛选编排出最有可能的六位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