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5日,福特中国在成都举办了一场SUV锐界说明会,为年底的正式上市热身。福特汽车市场销售及服务总监唐继东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过去两年,福特对福特品牌、生产平台和区域业务的大调整基本到位。
9月15日,福特中国在成都举办了一场SUV锐界说明会,为年底的正式上市热身。福特汽车市场销售及服务总监唐继东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过去两年,福特对福特品牌、生产平台和区域业务的大调整基本到位。
对于锐界在中国市场的前景,唐继东说,“锐界是福特对中国市场的再探路,如果销量不佳,锐界是不会国产的,我们正在做大量调研工作,确保福特在中国市场稳定前行。”
根据两年前福特制定的“ONEFORD”全球复兴战略,在出售捷豹、路虎和沃尔沃等资产之后,福特为期两年的大调整进入收官阶段,福特全球复兴战略更加明晰化。除在华重启进口车业务外,福特对林肯品牌的调整也即将完成,将赋予林肯品牌新内涵。福特将从收缩再次转向进攻,但谨慎风格依旧未变。
重启进口车业务
在成都举行的锐界说明会上,长安福特销售公司总经理何骏杰两年来第一次以福特汽车市场销售及服务副总裁的身份亮相。
2008年底,福特根据战略调整需要,暂停了在华进口车业务,福特中国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其销售与服务职能一直存在。当时唐继东任福特汽车市场服务总监,主导了翼虎和领航员两款SUV产品进入中国并负责试产推广。
对于进口车业务的暂停,唐继东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当时引入翼虎是出于贸易平衡的考虑,但由于美国设计的翼虎SUV很多地方跟中国的法规有冲突,加上经济危机到来,福特总部开始对全球战略和车型平台做调整,因此在华进口车业务就停了下来。尽管翼虎当时销售非常好,我们还是决定在2008年底售罄后就不再继续引进,转而开发更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
如今,福特品牌调整已接近尾声,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在福特全球复兴战略中起到重要作用,重启进口车业务是大势所趋。
相比第一次进口业务承担贸易平衡的作用,福特重启进口车业务将承担品牌推广和市场占有等功能。唐继东表示,进口锐界没有销量上的考核,旨在提升福特品牌在中国的影响力,让中国消费者知道福特还有更广阔的产品线。
对于锐界国产,唐继东说,福特也考虑过锐界国产事宜,但是销量要达到一个合理的量,目前并没有确定在哪个工厂生产。
唐继东说,一些媒体朋友老说福特产品引入节奏怎么这么慢,但我们考虑是稳健。快速发展固然好,但稳健对福特更为合适,福特未来将在中国三年内推出四款新车,保持福特的发展步伐。
福特收权大调整
从福特全球管理模式上看,福特在全球市场分为三大模块,分别为欧洲、北美、亚太和非洲市场,几大市场相对独立,有着自己的产品线和生产平台,还有独立的技术研发体系。
唐继东介绍说,“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欧洲的福克斯和美国的福克斯只有名字一样,其他都不一样,这造成设计、制造和采购上的资源浪费,于是福特开始将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
回顾过去两年,福特全球战略性的大调整是对生产平台标准化、研发统一化和品牌统一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区域收权的过程。
经过对生产平台整合,福特全球保留了五大生产平台,分别是B平台、C平台、CD平台、商用车平台和皮卡平台。B平台的代表车型为嘉年华,以后将延伸出MPV和SUV产品;C平台代表车型为福克斯,也将延伸出MPV和SUV以及跑车等产品;CD平台的代表是蒙迪欧;商用车平台主要生产全顺,皮卡平台则主要以北美为主。
唐继东说,C平台不光生产福克斯两厢、三厢,还可以推出福克斯的跑车、福克斯的MPV,这都是在同一个平台上衍生出来的。福特新福克斯80%以上零件是通用的,只是针对不同的市场做个性化的调整。
通过车型平台整合后,福特把全球的生产资源和研发统一到总部,全球统一进行产品研发,这导致总部权限变大,区域权限变小,地域下的子公司对模块分部依赖性减少,对总部依赖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