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西频道桂林8月13日电(记者刘水玉)过去人们只知桂林以秀甲天下的山水驰名中外,而今在新的文化产业政策引导下,桂林通过打造八大文化品牌,正焕发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迷人风采,来桂林旅游的人们越来越享受文化大餐的美好滋味。
广西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长刘洪伟日前向记者介绍了桂林正全力打造的八大文化品牌的情况:
以甑皮岩遗址为代表的史前人类文化。考古调查发现的资料表明,桂林有古人类活动遗迹的洞穴遗址有数十处之多,是整个中国以至世界史前人类洞穴遗址最集中、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桂林重要的史前人类遗址有甑皮岩遗址、宝积岩遗址、庙岩遗址、大岩遗址等。最早的甑皮岩遗址以其出土遗物之丰富、文化面貌之奇特、遗存年代之久远而在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目前中国保存较完整、发现较丰富 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以灵渠为代表的古代军事水利文化。桂林现存灵渠、桂柳运河、虹桥等古代水利文物。灵渠与陕西的郑国渠、四川的都江堰并称秦代三大水利工程。灵渠通过铧嘴和天平使湘水分流,三分注入漓江,七分复归湘江。它利用陡门(船闸)调节水位,使船只顺利通过,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船闸的运河。人们常说,“北有长城,南有灵渠”。
以桂海碑林为代表的摩崖石刻和山水诗文文化。桂林石刻分布于各风景名山洞府,石刻集中反映了桂林乃至广西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一部石刻编年史书和山水文化辞典。桂林石刻与桂林山水相互交融,天人合一,形成了世所罕见的山水诗文文化,素有“看山如观画,游山读读史”之称谓。唐代诗人杜甫的“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韩愈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宋代王正功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等都成为传颂桂林山水的千古名句。
以靖江王府、王陵为代表的明代藩王文化。靖江王府是建成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长、规制最为特殊、文化内涵最丰富、保存最完美的明朝藩王府。位于桂林市东郊尧山的靖江王陵,是11个靖江藩王及其妃子、宗室的陵墓,方圆百里,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明朝藩王陵墓群。素有“岭南第一陵”之称。现存石人、石兽300余件,数量居全国之首;出土的青花梅瓶数量堪称“华夏一绝”。
以湘山寺为代表的宗教历史文化。桂林最早的佛寺是建于隋代的缘化寺,唐代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失败后曾在此居住并传授佛法。唐代延龄寺,规模宏大,是当时我国南方的五大禅林之一。湘山寺坐落在桂林市全州县城西北隅的湘山脚下,历代香火旺盛,素有“楚南第一禅林”之称。恭城文庙、武庙,位于恭城县城西山南麓。恭城文庙与武庙相依相傍,预示阴阳相和,文武相成,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武两庙同处一地,这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
以孙中山在桂林从事革命活动为代表的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文化。1921年孙中山到桂林督师北伐,途经阳朔,停船靠岸,在漓江边的讲学堂向出席欢迎会的民众发表了《实行三民主义及开发阳朔富源方法》的演讲。到桂林将总统行辕设在王城,组织北伐大本营,筹划北伐大计,宣讲革命道理。除此之外,桂林还现存多处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桂系人物的旧居,包括李宗仁官邸及故居、白崇禧故居、黄旭初故居、李济深故居等。
以西南剧展为代表的抗战文化。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是全国著名的抗战文化城,现存抗战文化建筑有广西省立艺术馆、救亡日报社旧址等。抗战时期,数以千计的文化人士云集桂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文化运动。当时在桂林创作和出版的文艺著作达1000多种,期间举行规模空前的“西南剧展”,时间持续3个多月,参演者有来自八个省的28个团队,演职员近千人,演出剧目236个170场,观众达10万人次,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壮举。
以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和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为代表的中国革命文化。1938年11月,由于抗战形式的需要,中共中央在桂林设立了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和南方局办事处,并在城北的路莫村设立物资转运站。在中共中央及南方局的领导下,办事处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和抗日救亡工作,代表南方局直接领导和联系南方各地和海外地下党组织活动,筹集和转运急需的抗日物资,搜集和传递国统区、敌战区、沦陷区等地的政治、军事情报。1934年,红军长征过桂北,途经桂北五县,留下了许多革命足迹。位于兴安县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是为纪念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红军烈士而建,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