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制造是中国家电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在中国家电企业从“制造”向“创造”的升级转型过程中,制造高端化是关键一环,承载着企业将制造优势进行战略升级的重任。
近年来,“去制造化”陡然间成为许多家电企业热议的发展命题,一些企业甚至提出了向服务和营销转型的新路径。《中国企业报》记者在采访中也注意到,在许多企业提出“去制造化”发展的背后,正是受到了技术和市场的话语权缺失,制造环节利润日益稀薄,不足以支撑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不得不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不过,一些家电企业对于“去制造化”并不认同。长虹集团企划部部长刘海中就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作为从制造领域发展起来的中国家电产业,多年来我们在制造上已经积累了众多优势,如果完全放弃制造,不仅是影响到员工就业的社会性问题,还会在今后的市场中向对手拱手送掉我们多年来的发展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钦也指出,制造优势是支撑中国家电业的发展根基,现阶段对于许多家电企业而言,当务之急是进行制造的高端化转型,要从下游的整机拼装向上游的关键零部件制造转型,要从低附加值的产品向高附加值的产品制造转型。
制造也分高低端
“制造水平也体现了企业的一种技术和工艺水平,企业对于制造环节的管理,往往会影响到其在终端市场的竞争优势。”厦华电子品牌部经理苏再泉告诉记者,从3年前厦华电子的亏损,到今年的扭亏为盈,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制造转型。原来一条生产线全年只能生产120万台电视,但通过制造工艺的调整以及人员培训,年产能提升到180万台,这其中增加的效益便为厦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动力。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生产现场管理的负责人也介绍,同样的生产线,使用不同的生产工艺、现场管理和员工,最终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熟练工配合精益化管理,不但会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还会提升产品的品质。记者注意到,美菱自去年开始向所有消费者公开承诺“冰箱开机不制冷免费送”的活动,正是由于具有企业高品质制造的保障,才有了承诺的底气和实力。
为了提升制造水平,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现代技术应用到制造环节,记者了解到,早在2008年,长虹集团便在内部推动“IE(工业工程)”,提出“通过对人员、材料、机器设备组成的系统设计和改进,提高生产率并降低成本”的制造技术创新。台湾质量管理大师林秀雄教授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IE就是从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工程专业技术,对于传统的制造产业而言,将会因为IE的出现而实现新一轮的创新与升级。
据长虹IE工程师张泉伟介绍,网络公司是长虹目前推行IE最好的一个子公司,仅仅一个月时间,将32万库存缩减归零,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品质。“以前,4条部件加工线有60多个员工,生产出来的部件供应总装线的生产需求,现在合并后,每条总装线有6个面板加工员,7条总装线上共42个面板加工员,人手上有一定减少。”长虹多媒体公司生产工厂负责人表示,这种制造技术的应用确实为企业带来了效益的提升和良性率的改善。
短短两年间,从一开始的不接受,到全公司的普遍采纳,记者了解到,长虹集团旗下的多媒体、模塑、器件等公司都通过实施IE达到了提高效率、降低损耗的目标,从而加快长虹实现精益生产的步伐。最终,也成就了长虹向制造要效益的目标。
向上走的战略背后
目前,中国家电业正在市场上掀起一股“向上走、高端化”的战略转型序幕,不仅是在彩电市场上,冰箱、空调、洗衣机等领域都出现了国内企业转型高端市场的身影,还出现了包括互联网LED电视、无氟直流变频空调、全自动滚筒洗衣机、多开门6A冰箱等高端产品。
中国家电协会理事长姜风指出,城市市场的高端家电消费热潮已经到来,这也将成为中国家电企业实现创造转型的一次重要机遇和平台。高端转型的背后代表着中国家电制造水平、技术研发等综合实力的提升。
长虹副总工程师兼技术质量部部长阳丹则认为,向上走、参与高端市场的争夺是一个方向,在这一方向背后却隐藏着企业在研发、制造、产业链布局等方面的系统性工程。正如当年李宇春引发的超女现象,她是被一个行业从无中生有定义出来的,但在市场背后有一支无形的大手在运作和包装。
阳丹形象地指出,在当前中国家电业的高端转型背后,需要重要的标志性事件或者产品的推动,更需要企业在产品、技术、市场、制造等各个环节上的系统性布局,绝不是看上去的那么简单。姜风也认为,家电企业的制造高端化升级已是迫在眉睫,其主要代表便是在升级工业制造设备和现代化的工艺技术,下一步则是要积极迈向关键核心零部件的制造开发。
日前,国家发改委再度发布通知,将继续组织实施彩电产业战略转型产业化专项,促进彩电产业结构调整为目标,完善上游配套产业链,鼓励国内企业面向以TFT-LCD、PDP、OLED为代表的平板显示关键配套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平板显示材料认证应用试验平台以及AMOLED新一代显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发改委还特别强调,希望国内企业掌握主要包括AMOLED的基板技术、真空镀膜技术、薄膜封装技术等。而这直接关系到中国企业未来在彩电市场竞争的话语权和主动性。
王钦认为,家电企业的高端转型必须是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从产品技术含量和制造水平的立体化战略布局,第一步便是要从产业链的中端出发,积极介入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制造。记者了解到,今年初,国内首个等离子屏项目——虹欧等离子面板项目实现全面量产,产品月综合良品率达到80%以上,这标志着以长虹为代表的中国家电领军企业已经拉开了制造高端化转型的大幕。与此同时,长虹与台湾友达共同投资组建的长智光电,首期建设4条玻璃基板与背光模组组装生产线,生产26—55英寸液晶模组,年产能将达360万片。长虹还计划投资3.9亿元实施平板电视扩能改造计划,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长虹华意压缩机“600项目”于去年底竣工投产,已经具备年产2000万台各类冰箱压缩机的生产能力,这将会巩固长虹在白电产品上游的制造优势。
制造高端化的挑战
可以清晰看到,以“向上走”为目标,长虹已经在彩电、冰箱等产品上拉开了从整机组装向关键零部件制造为代表的制造高端化转型大幕。不过,在制造高端化的转型过程中,企业仍面临着来自人员和时间等问题上的挑战。
在这一点上,来自长虹集团PDP项目虹欧公司模组技术部的技术骨干常雪清深有感触。在CRT时代,常清雪虽然也在做软件,相比PDP,那仅能称为小玩意。因为CRT的整机软件设计,只是普通的用户操作界面,而PDP的逻辑软件设计,则完全是后台基础开发,涉及驱动方法、显示方式等控制PDP电视运行的核心技术。
拥有11年长虹职业生涯的她告诉记者,从CRT(显像管)、背投到如今平板(液晶、PDP)时代,变化非常巨大。因为从事PDP后台软件开发,需要既懂IC开发、PDP驱动,亦要懂电视,这种综合性技术素养,如果直接从高校招聘大学生根本行不通,因为在PDP项目上中国没有成功的模式经验和人员可以引进时,只能通过公司内部的“传帮带”等手段,进行专业化制造人才的培养和建立。
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南京中电熊猫收购日本夏普第六代液晶显示屏的项目上,双方的合作并没有停留于中电熊猫购买夏普的第六代生产线,而是夏普除了转让相关的设备,还将提供相应的技术,协助中电熊猫在南京推进第六代液晶面板工厂的建设和生产。未来,TCL投资的第8.5代液晶显示屏生产线,也将会对TCL现有的制造管理技术水平提出严峻考验。
在中国家电业已经走过的30年间,企业最初通过从外购生产线、引进生产工艺和管理制度,到自主开发现代的生产流水线、制订适合中国员工的管理制度、建立不同产品的生产,完成了从借鉴模仿、学习消化到自主扩张的成功升级。这种转变,正是得益于中国家电企业立足制造环节,从低端的拼装向高端的精益化制造转型的重要见证。而制造的高端化不只是包括在生产制造环节对工艺和手段的技术创新,还包括从整机向核心零部件的高端产品制造升级转移。
不过,对于众多家电企业而言,制造高端化不仅事关家电企业从制造向创新的转型重任,还将涉及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代表的产业链布局,注定又是一场“硬仗”。
[记者观察]从长虹等离子项目看中国高端制造的未来
许意强
如果说,“去制造化”对于现阶段的中国家电企业而言,还只是一种发展过程中探索未来方向的假命题,那么“制造高端化”则是当前摆在众多家电企业面前迫切找到出路的现实命题。制造作为中国家电企业的发家立身根本,中国家电产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所依赖的正是制造环节上的优势。
正如一位台湾生产管理大师所说的,同样品质的产品,中国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和价格完成,而且工艺品质的标准更高,这就是一种制造技术的创新。从某种角度来看,制造高端化将是中国家电业从制造走向创造的关键一环。如果说连制造技术和工艺的创新都无法完成,那么科学家的梦想永远都只是一张图纸或者宏伟蓝图,中国企业就更谈不上涉足上游核心关键零部件的研发。
当年,当长虹从韩国收购了全套的等离子屏生产研发和制造技术,实现了中国彩电企业在上游核心部件上的零突破时,许多人都抱以“前景不明朗”的态度,甚至还批评长虹的战略布局存在失误。事实上,在经历了多年的技术引进再创造,长虹等离子屏及模组良品率突破80%,实现了规模化量产之后,这一项目不仅获得了国家层面的高度理解和支持,更成为今后几年国家构建平板显示技术战略安全的重要一环。
同样,对于中国彩电产业而言,长虹实施等离子项目的战略意义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全面彰显。随着国家发改委持续推动彩电业战略转型产业化专项,一大批国内彩电企业纷纷进军平板显示技术的制造。先是熊猫收购了夏普的液晶屏六代线,后TCL投资建设8.5代线液晶屏,而康佳、创维也参与到上游液晶屏的投资建设中,TCL、海信的液晶模组生产线已经全面竣工投产。而从中游的彩电整机向上游的显示屏等产业的转型,首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制造的高端化,从简单地拼装到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制造,不仅工艺技术水平有差异,而且缺乏相配套的熟练一线操作员。
不过,早在多年前便以等离子项目为突破口,长虹在等离子屏的制造过程中积累和培养了一大批的高端制造人才,还积累了从整机到关键零部件的丰富工艺及制造经验。这些经验均为长虹此后与台湾友达光电携手生产液晶模组以及联合全国数十家的OLED材料、设备和技术商共同研发OLED显示屏,缩短了产业熟悉的进程,加快了对上游产业的布局步伐。
目前,国家从政策层面为国内彩电企业的战略升级和转型,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支持和政策保证,而对于国内众多企业而言,从整机的制造研发到上游关键零部件技术的创新与研发,并非一蹴而就,而率先通过制造的高端化升级与转型将成为这其中的关键一环。
当年,曾拥有“中国最大彩电基地”称号的长虹率领国产品牌创造过辉煌。从CRT显像管厂商,到长虹这样的整机厂商,再到各类零配件厂商,中国彩电业通过市场换技术或直接引进技术模式,形成了一条完全国产化的彩电产业价值链。而现在,又是以长虹为代表的行业领军企业,再度以PDP、LCD、OLED为三基点,通过积极涉足上游关键零部件的制造和研发,将会再度构建起属于中国彩电产业的新价值链,而这条链条中,长虹正通过高端制造提前掀起了新价值链塑造的序幕。
当前,中国彩电企业正处在全球产业变革的新十字路口,如何构建起属于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找到支撑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将考验着中国家电企业群体的智慧和实力。而我们期待,制造的高端化转型将为彩电企业的战略升级开辟一条捷径。
http://cn.ppzw.com/Article_Class2_7.htm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