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是很多泉州老板的新目标和新起点。截至4月底,在沪深和香港上市的泉州企业都推出了2008年业绩年报,“泉州板块”雏形显现,而让人关注的是,这些企业逐渐从家族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随着泉州板块的成长,泉州民营经济前景可期。
这组报道,为读者展现了泉州板块的风云录。
纺织服装的上市公司生存迥异,七匹狼连年增长,凤竹纺织面临营收增长、利润下降,浔兴股份借融资完成布局后遇到了市场低迷。
体育用品的上市公司咬住了竞争对手,专业运动的安踏正进一步缩小与领头羊李宁的差距,时尚运动的特步则紧跟中国动向,在各自的领域彰显泉企力量。
家用日化的上市企业,恒安国际以厚实的家底把牌子擦得贼亮,冠福家用全力抢占国内陶瓷日用品市场,梅花伞业在频繁的整合中寻求突围,惠泉啤酒在傍上燕京之后开始了打造全国性品牌的征程。
②海西提速
5月4日,国务院通过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西”从地方概念上升为国家战略。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所言,这个迟来的和平红利,对海西经济区尤其是主体福建省意义重大。
5月18日,泉港区台湾石化专区筹建处正式揭牌,这个覆盖了石化产业整个上中下游产业链的专区,将进行台湾产业整体转移到大陆的第一次尝试。除了为泉州台商投资区提供泉港经验,泉港石化区在十年后形成2000多亿元产值,成为一个振奋人心的预期。
种种迹象表明,海西发展提速了,泉州如何在其中分一杯羹,值得期待。
③台商第二波
有媒体报道,海西建设只是大陆“一头热”,没有充分考虑到台湾方面的实际需求。8月份,《泉州台商投资区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定稿,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其林接受本报专访时直言,泉州不应该再提“承接台湾产业转移”,泉州有品牌制造业和雄厚的民间资本,泉州的台商投资区应该为这两大优势服务。
《泉州台商投资区产业发展规划》确定转入产业为新兴产业、高端生产者服务业和轻工业。文化创意产业能否先行?传统工业区如何升级?泉州产业经济转型图景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有试验的样本,而想得美不一定做得好,如何把笼子腾出来、把鸟儿引进来,最后要考验的还是政府的执行力。
④下南洋
8月15日,中国与东盟十国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2010年全面建成后,中国与东盟双方约有7000种产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
泉州跟南洋,有着独特的历史渊源。千年的南洋史,书写的是经济贸易之外,那些感人的故事。国运昌隆时,闽南人以实力强大的商团示人;国运式微时,闽南人则是悲惨的“猪仔”一员。而这些故事的主角,只要一发家,无不倾情于救国建家乡,并把脸谱烙在星空中,陈嘉庚、施至诚、陈祖昌……以历史起步,闽南人此番下南洋,当斩获更多。
在越南坚守了一年多的泉州老板肖栋梁,6月份挺过危机在越南开了一家分公司,柬埔寨、泰国、印度也出现了他的据点。在肖栋梁们输出资本的同时,晋江食品企业试图通过参展输出产品。此番下南洋,产品和资本成为新载体,而非劳动力。
海峡两岸的经济关系将进一步密切。一旦两岸签署了“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台湾就能和大陆一起享受产品输入东盟自贸区零关税,否则高额的税金将严重冲击台湾经济;“亚太运营中心”是台湾上世纪末提出的,如今则成了台湾要傍上大陆的这趟船。新“亚太运营中心”昭示,两岸的经济已经统一了。
⑤克隆“陆家嘴”
泉州市坐拥福建省GDP总量的四分之一,囊括林林总总的国内知名品牌,培育起一家又一家享誉全国的民营企业,产业经济壮大后,名企们却遭遇了一个难题,于是选择将总部迁居厦门:泉州连一个像样的CBD都没有,怎么开展国内外商务活动?
9月2日,泉州滨江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半个月之后,晋江市委常委会一口气敲定了14个首期开发建设项目,总投资65亿元,其中政府投资30亿元,而一些泉籍财团也闻风而动:金融中心、世贸中心、泉商大厦。
泉州总部经济建设正式开动马达,但已经落后厦门四年时间。晋江市再次充当了先行者,不过这一次的总部经济图谱更丰满:在2006年提出的总部商务区规划中,引入的是清一色的企业或行业总部,这次对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金融业、服务业等其他行业,配套产业得到重视,甚至包含了特色各异的居住生活小区。丰泽区、鲤城区也加入到这场内部良性竞争,共同的目标则是合作直面这几年“挖墙脚”的厦门。
把滨江商务区打造成为泉州的“陆家嘴”,寄托着泉州“大产业、大港口、大城市”的终极梦想。资本先行,泉州世贸中心的投资商康玛水在2005年请来上海的投资估算师,“整个地貌太像黄浦江了”的感慨之后,到目前设计方案敲定,一座188米高的摩天大楼将屹立在晋江江畔;泉州已到了产业转型升级阶段,而滨江商务区被政府寄予“强大引擎”的期望,辐射整个大泉州,牢牢吸住本土企业、国际品牌、全国性企业。
也就是在四年前,泉州80后青年“西岸海盗”写下了一篇名为《泉州,你的未来在哪里?》的帖子,用了很大篇幅阐述一个问题:名企迁都厦门,并非看重土地、财政等优惠,而是泉州中心城市不够强大、人才严重匮乏。这篇帖子于2008年10月份在网上引发热烈讨论,泉州市委书记徐钢批示市直及区县相关部门研读参考。
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要在一片荒芜地中建设泉州的“陆家嘴”,泉州在建国60周年时提出的这一规划,或许将改写下一个60年的泉州历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