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旧案”突起波澜。在媒体关注的目光一度沉寂后,“知名跨国企业被曝血汗工厂”事件再次被刺出“脓血”。昨日,一名曾在耐克代工厂供职6年的高管深喉,将一份厚达数十页的报告放在了记者桌上,并向记者讲述了关于“血汗工厂”的真实故事,吐露其曾亲身经历的运作细节。
耐克中国制造“潜规则”
5元人民币除以8美元,等于几?
分子小分母大,结果自然小。
但正是这些“小”数字的聚沙成塔,为耐克这样的知名运动品牌的利润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
《每日经济新闻》日前获悉,在2003~2007年间,耐克在中国内地的制造商被多次投诉大量非法使用外包劳工。
“在过去的多年时间里,在耐克的缝制足球合同工厂中,大量地使用外包劳动力,以极低的价格完成生产。在江西、苏北、安徽等地,这样的现象存在多年。”Mike,耐克重要缝制足球合同工厂的前高管对《每日经济新闻》如是说。
“一个市场售价8美元的耐克缝制足球,出厂价是7元人民币,外包的工人缝制一个则只能得到5元人民币。”在Mike供职的6年时间里,有5年左右时间在帮工厂“应付”耐克对工厂的审核,“只有一百来人、人均日产能力只有四五只的工厂,每个月的出货量达到12万只,耐克却一直没有发觉。”有意思的是,就是这家工厂,在耐克2008年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成为“优秀工厂”的典范。
耐克新闻发言人朱近倩表示,针对有关其代工工厂的投诉,耐克已邀请第三方机构介入调查。
现象:代工订单遭大量外包
代工订单遭大量外包
“他们是耐克在中国内地手工缝制足球最重要和最大的承包商,他们基本承接了耐克在中国的所有手工缝制足球的加工生产,每月仅耐克手工缝制足球的出货量达20万到30万只。”Mike所指的“他们”,是上海万德体育用品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万德)和上海百恩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百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