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间,媒体上最热的话题为“彩管大战”。本报作为此番热点的发韧之地始终关注事态的发展。日前,在惠州举行的全国电子百强会上,彩管大战的始作俑者长虹受到万众关注,记者采访了与会的长虹电子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邦伟。
记者:倪润峰董事长曾公开表示“长虹的彩电必须要进入垄断”,并声称要用“横的”来对付“不要命的”。业界认为此种口气有损行业先锋的形象和身份,您对此有何看法?
袁邦伟:媒体的“炒作”和“润色”会造成误解。倪总所称“不要命”的是指今年造成彩电价格恶性竞争的企业。例如将21寸彩电卖至998元超低价位的有关企业并没有对“谁”进行特指。另外,长虹所称“横的”是指在政府和行业调控之下,采取有效的措施,长虹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作用,改变彩电市场竞争无序的状况。长虹要依靠自身优势,为全国的工业增长肩负起自己的责任。
我还要强调一点,长虹并没有真正垄断,现在其它彩电企业彩管并不紧缺。长虹一直是按合同办事,并没有刻意扩大彩管需求,目前长虹手头21寸彩管占全国的40%,但目的是为了确保现时生产需要,25寸彩管也是按生产量购买,目前还有一些缺口。
记者:无论如何是长虹掀起了彩管业供需风云,您能谈谈长虹的动机吗?
袁邦伟:长虹的动机只有一个:对行业有利。长虹支持了彩管行业的发展。这是目前有目共睹的事实,彩管业已首先获得了收益。长虹还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要根据市场情况来限制21寸彩管进口,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彩电上游行业的发展,同时也会使彩电发展之路更加顺畅。
长虹所有的动作都与行业龙头地位相符,长虹的市场行动,自然会为自身发展考虑,但同时也会对国家整体利益加以考虑,这是长虹的责任所决定的。
记者:外界对于长虹毁誉参半,有观点认为长虹在走“险着”,一着不慎会满盘皆输,而另有观点认为长虹胜券在握,你对长虹的胜算有什么把握?您认为倪润峰这一步决策是否正确?袁邦伟:长虹承担着很大的风险,这是不容回避的。长虹的每一步棋都有自己的思路和打算,如何规避风险,早已胸有成竹。至于具体措施,这是我们内部考虑的问题。
我相信倪总的决策是正确的,他善于“吃透”彩电行业周遭的一切情况,分析利弊,抓住要旨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判断。他总会走出高招。
李东生:在沉默中爆发
记者:近日以“TCL有话要说”为题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李总对此有何考虑?
李东生:TCL集团对于业界风云,一般十分低调。但此次“人为”彩管大战中长虹的“说法”有些过头,如果沉默或许就等于认可,因此应该适度做出回应。
记者:彩电市场近日风起云涌,您认为其中最本质的问题在哪里?
李东生:人为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长虹的行动引发了竞争中的新问题。以前“垄断现象”很少出现。此次垄断作为新问题可引起业界的思考,对今后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我们强调良性的自由竞争,它从根本上来说是排斥垄断行为的。垄断企图实际上会造成对行业和消费者利益的损害。而且长虹所谓的彩管垄断优势也是不可能形成的,即使其垄断了原材料也并不意味着它同时占据了市场。资源与市场之间没有必然因果关系。
记者:您怎样分析长虹的动机?
李东生:坦率地说,我认为长虹外在的强硬态势正反映其内在竞争力的下降。今年1-9月长虹彩电销量的下降有目共睹,其不在提高竞争实力方面花功夫,而走旁门左道的做法,实在有失行业老大的身份和境界,长虹在占据大量彩管的情况下还“软硬兼施”大肆采购,并且屡次提出“不发有关型号彩管进口许可证”的建议,其目的“路人皆之”——自己不发展也不允许别人快速发展。
记者:TCL在彩管大战中受到什么影响?
李东升:;我说话决不隐瞒,彩管紧张没有使TCL受到伤害,但受到了影响,因为它拖慢了我们发展的节奏。今年TCL彩电较去年143万台的销量将有90%的增长,预计可达290万台,如果有充足的管源我们绝对可以多销一些彩电,升到300万台没有问题。但长虹自己跑不动,也不允许我们跑,这影响了我们的快速发展,但我相信,有实力者一旦得到补给,肯定会迎头赶上。
记者:您对长虹资源战法的最终结果有何判断?
李东升:我不轻言长虹会输,但确信“长虹这一把”不能算赢。因为它手中仅21寸彩管就有60万只,加上400万台整机库存,需要及时消化。即使全部卖掉,是否会取得预期盈利也很难说,好在年关将至,结果自会明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