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金融风暴的洗礼,中国制鞋行业在逆境中努力抗争,期待制鞋产业复兴之旅。今年下半年来,中国鞋出口订单已出现复苏的迹象。世界制鞋基地东莞从今年6、7月份开始,不少清闲了一段时间的鞋厂忽然忙碌起来,并重新出现招工难的局面。东莞鞋类的出口额出现跌幅收窄的局面,上半年东莞市鞋出口1.2亿双,比去年同期下降60.6%;出口值11.3亿美元,下降11.1%。其中6月份单月出口0.2亿双,下降54.4%;出口值2.2亿美元,同比下降9.9%。6月份单月出口量跌幅为今年1月份以来各月份最低。
最近一两个月以来,具有全球鞋业风向标作用的广州各大鞋城生意明显回暖,过去那种摩肩接踵、人流如织的景象再次出现在羊城。这一方面与全球经济触底的大趋势相符,另一方面也说明经过一年多的消化,各生产及流通环节的去库存化基本告一段落。
一些新鞋厂以及相关配套项目的投资也活跃起来。越来越多的海外采购商直接到东莞找工厂。
不过,尽管市场人气开始复苏,但真正的下单、接单量并没有大幅度恢复,现阶多是一些试单和小单。由于原材料、人工等生产成本依然在上涨,因此,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鞋子的订价并没有因经济危机而下降,这也因此影响了一些价格较高的高档真皮鞋子的走货量,而那些非真皮或价位较低的真皮类产品需求回升势头明显更强。
“金融危机再严重,人们也要穿鞋子。”2008年底,全国最大中、高档女鞋制造商——东莞华坚国际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华荣用这样的话表明对抗危机的决心。
台湾制鞋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林昭杰谈到经历这场金融危机冲击之后,优资的鞋企基本生存下来,虽然最近订单明显增多,但海外订单价格肯定在一段时间内不会上升。在贴牌生产的同时,企业开始认真思考拓展品牌和内销,并在加速推进转型升级中,逐渐将30元以下的订单撤离东莞,考虑在这里发展高端鞋和品牌鞋。
第三季度是广东的出口旺季,尤其是去年的7、8、9、10月几个月出口基数较高。也有专家提醒传统出口旺季来临,订单回升很正常。很多制鞋企业在这种局面下保持了清醒。谈到复苏,企业的态度是慎重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