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库存已成为悬在生产商和渠道商头上的达摩利斯之剑——谁能把库存清掉,谁就获得了生存下来的机会。现金为王的时代,无论是三折、二折甚至一折,都有人在割肉甩卖,只要能把现货变成真金白银。
库存警戒线亮起红灯
按照行业的正常运作,10%-20%的范围被视作安全库存,也就是说生产10000件衣服,其中有1000-2000件属于库存是家常便饭,这同时也在服装企业的可控范围之内。不过随着经济环境发生改变,一方面出口遇阻,国外采购商毁单的情况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国内经销商开始谨慎出手,订货会上的采购意向有所减弱,直接导致提货量有所减少。“我们也是没办法。”一位国内某男装品牌上市公司的经销商向记者表示,主要是去年下半年的销售情况对信心造成了影响。“几年赚的钱,半年就可能亏个精光,我们不得不谨慎出手。”这并非夸大其辞。
出口数字下滑,直接呈现的是订货量的减少。在金融海啸突然来袭的2008年,“毁单”使得大量已经生产出来的成品堆在了仓库中,不少企业的库存数字已经突破了20%的警戒线,亮起了红灯。
无论是企业试图从源头抓起的“以销定产”、“定期跟货”的产品管理方式,抑或是企业针对品牌代理商、经销商的“换货制”、“买断制”,抑或是因库存而生的尾货代理商、品牌折扣店,抑或是近年来火热的“尾货市场”,还是日渐走俏、规模不断壮大的品牌折扣连锁机构的产生……这些事物的产生都印证了服装品牌对于将尾货库存套现的强烈渴望。
库存处理方法各有利弊
服装库存主要是两大类,即厂家库存和渠道库存,一般厂家清理库存的方法主要还是将库存向渠道转移,最后的销售还得通过渠道来完成。所以,清理渠道库存才是消化库存的关键。
那么,服装行业该如何来消化渠道库存呢?通常最实用的方法无非还是将库存一级一级地转移下去,然后通过终端的大规模促销,通过特价、买赠等手段,来促使库存品多销售多出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