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金融危机,尽管让很多外向型企业经营惨淡,但多数做内销的鞋企依然表现良好。整个2008年,星期六、百丽、达芙妮等品牌及安踏、李宁等运动品牌商的业绩,都出现了3到5成左右的增长。而在业绩增长的背后,各企业的定位和运作模式,到底有哪些不同?
生产VS销售VS研发
当耐克的“虚拟经营”在行业风行的时候,来自台湾的鞋业代工之王宝成,却反其道而行之。宝成从来不创立自有品牌,继续在代工之路潜行。通过“纵向整合战略”,把上游鞋材供应,从天然皮到人造皮革,从鞋底到用来粘接鞋面和鞋底的胶水,从制鞋的模具到包装用纸盒,甚至终端的销售渠道,全部纳入自己的供应链之中,一年创造50亿美元的收入。
“可以说你不向裕元(宝成旗下企业)下单,你就不算是名牌运动鞋。”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蓝玄圃说,国内名牌李宁、安踏等,现在也是宝成的客户。
而国内女鞋龙头百丽,为了保证整个供应链的质量,其研发、生产和销售曾经都是自己操刀。
但据蓝玄圃表示,百丽现在也开始把生产进行外包。在他看来,生产和销售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如果企业同时在两方面下功夫,未必能取得好的效果。所以,宝成以生产为主,而李宁重在渠道,耐克则把生产和渠道都外包,自己专心做研发和品牌建设。
另一家在中国内地不太知名的台湾企业“兴昂”(生产基地在东莞),已经悄然发展成全球最大的高级女鞋制造厂。根据其财务报告显示,该公司2008年的总营业额为11亿美元,超过了达芙妮和李宁。欧美的高级女鞋品牌,都纷纷找兴昂进行代工。
单品牌VS多品牌
多品牌是鞋类企业讨论很多的话题,不少女鞋企业均采用这种战略。它们之中一些是否可以成功,还需要在未来继续观察。
不过另外一些品牌的成功已经显而易见。百丽就将多品牌战略发挥得淋漓尽致。2008年女皮鞋市场销售额前十大品牌中,有6个来自百丽集团,包括百丽、天美意、他她、思加图、森达、百思图等。
对于多品牌策略带来的好处,有业内人士表示,可以使公司产品面向不同年龄、性别和收入的消费者,扩大消费群体。而且,如果其中某个子品牌经营不善,不会波及到公司的其他品牌。但也有人认为,如果不强调宣传公司整体品牌,各品牌各自为战,会增加广告费用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