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鞋网】“龙泉一家私营鞋厂,因为劳动官司,老鞋厂不得不注销,部分员工不得不下岗,劳资双方可谓两败俱伤!”昨日,说起龙泉驿区大面镇“寿星鞋厂”的劳动案件,当地人眉头紧锁。据悉,这是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龙泉出现的第一例“因员工申请劳动仲裁,企业被迫‘摘牌注销’”事件。虽然只是个案,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具有样本意义。
开价1000万
96名员工追讨加班费
“有人告鞋厂,索赔1000万元,太不可思议!”位于龙泉驿区大面镇的原寿星鞋厂于1997年7月1日正式挂牌营业,为私营企业,投资人陈寿明自任厂长。经过多年发展,寿星鞋厂已成了镇上较有规模的私营企业,到今年6月,共有生产员工220余人。原寿星鞋厂办公室主任周德珍说,今年6月29日,在寿星鞋厂厂庆前两天,该厂93名员工联合向龙泉驿区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劳动仲裁申请,称从进厂以来经常在周末、法定节假日加班,但从没领到过加班工资。为此,员工们申请劳动部门支持,由厂方补全加班工资,并支付赔偿金。
在员工们递交的仲裁申请上,93个人的名字分别打印在4张A4纸上,每个名字后面各附着一串数字,那是他们要求赔偿的金额,按照工作年限的长短,赔偿金额从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后来,又有3名员工加入到仲裁申请行列中。计算下来,96个人提出的赔偿总金额将近1000万元。
官司虽调解
各类补偿共计近百万
受理仲裁申请后,龙泉驿区劳动保障局仲裁科科长胡德金的第一反应是“先协商调解”———双方也愿意进行调解。“先说是厂方支付30万元赔偿金,没达成一致。后来,厂方支付了42万元,这个案子就算是庭外和解了。”胡德金说。
不过,事情并没完结。“去告的人有钱拿了,没去告的人咋办?他们没拿到钱闹不闹呢?还会不会再去告呢?”周德珍说,经过咨询律师,陈寿明将厂子抵押出去,厂里按人头给没去“告”过鞋厂的员工发了钱,标准为每人每年400元,按工作年限计发。
据周德珍说,发钱时,有工人问发的是什么钱。周德珍最终将发的这一笔钱称为“补偿金”,有50余万元,再加上结案时支付给96名员工的42万元,鞋厂总共花在处理这件案子上的钱有近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