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鞋网】9月8日,温州市地方税务局瓯海税务分局,在报纸《今日瓯海》上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刊发 《欠税公告》,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欠缴税(费)3个栏目一应俱全,初步统计共涉及约250家企业等。其中该市泡沫塑料厂最多欠税近50万元,最少的景山来来糖果杂店等4家小店各欠税45元。
“这样大规模、大力度追缴,在瓯海地税历史上是第一次,”温州市地方税务局瓯海税务分局综合业务二科有关负责人说,最近地税、国税查税力度都在加强,现在还处于自查自纠阶段,“即使是欠1元钱,地税部门也会无限期追缴,听说国税查税力度还要强一些。”
这只是全国新一轮查税风暴下的一个缩影。
温州市最新公布数据显示,8月份,温州市完成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2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1.2%,两增幅均创今年来新高,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2.8和18个百分点。甚至有人认为,大幅飙涨的税收数据,是经济回暖的信号。
对此,一些温州行业协会、企业的负责人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目前中小企业依然还很艰难,大规模查税是造就上述漂亮数据的主要原因,而非建立在经济真实发展、企业经营良好的基础之上。这一轮查税风暴已在加重企业负担,一旦力度加强,甚至危及大量企业的生死存亡。
查漏补缺
温州市一位要求匿名的财政地税官员透露,这轮查税风暴是从7月份开始的,当月温州一些区县的地税部门纷纷召开会议,主要话题是加大征税力度。与一些城市税源以国企、大型企业占主流不同,温州的税收主要来自全市的30多万家中小民营企业。
也就是7月份,温州一家公司财务人员朱小姐,参加了公司所在区召开的地税部门会议。在会上,该区地税官员要求与会企业,对公司税务进行自查、对企业纳税进行评估,未缴纳的或者遗漏的税款一定要补缴。
朱小姐认为,所谓的“自查”,就是补缴税款,否则税务人员极有可能上门查账。于是,公司补缴了前几年的职工个人所得税共40多万元,分摊至每个员工约100多元,“钱是公司出的,不可能摊到员工。”之前公司按员工的基本工资缴纳个税,如今绩效工资、奖金等收入,全都纳入个税的征缴范围。
在瓯海区的《欠税公告》中,涉及的企业分布甚广,包括制造企业和各类服务业,甚至有理发店、自行车修理店、棋牌室等。上述瓯海区地税综合业务二科有关负责人说,这次公告的大多是查税很不配合的企业,之前地税人员已经提早1个月上门、电话通知交税,无奈之下才出此公告。
在公告中上榜的温州市壁龙鞋业有限公司欠税144元,该法定代表人蔡进弟的家人辩解说,蔡进弟做生意亏了,公司也早已关门。在记者调查中,生意不好是企业欠税的主要原因,很多企业不是经营状况不好,就是已经名存实亡。
一位熟知财政地税工作的人士说,按照往年情况,对于百余元、几十元的小额欠款,税务部门一般只会电告催缴,不会发榜公告法定代表人的名字。“如今连糖果店45元欠款,政府都要发榜公告,看来这次是动真格了。”这位人士说。
“补税现象非常普遍。”温州一开发区的一位企业负责人说,他的一位朋友的企业,上半年已经补税50万元,最近税务部门又叫他朋友再补税,这让他的朋友很是抱怨。“我的很多企业朋友,都有这种抱怨。”该负责人说。
一位温州大型企业总经理说,“查漏补缺”是这轮查税风暴的最明显特征,所涉及的面非常广,但动作还是比较温柔的,对企业具有一定保护性,不像前几年面窄而力度大。“以企业自查申报为主,没有大规模的上门普查,也不计入企业的经营污点。”
今年上半年全国税收同比下降6%,减收了近1900亿元之后,一场大规模税务稽查,开始从大型企业集团向地方中小企业“蔓延”,这无疑考验着那些还在为生存焦虑的中小企业。
温州企业人士判断,目前,温州查税主要针对物流业、百货业等,但下半年极有可能针对制造业。“自主报税是一种信号。如果按现在的温柔手段,对企业有影响但问题不大。如果手段升级,必将对制造业带来沉重压力,毕竟多数企业经营还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阶段。”上述那位总经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