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发生日全食时,对动物会有影响吗?昨日,成都的动物专家们纷纷表示,由于此前相关记载和观测非常少,因此大家也准备在22日做详细观测。但专家表示,日全食将对靠地球磁场导航的动物产生一定影响,主要是指鸟类,这也与古书记载的“鸟儿回巢,公鸡打鸣”相呼应。
日全食时鸟儿最“胆小”
“日全食的过程较短暂,应该不会造成大影响。”成都市动物园动管部部长赵波表示,由于时间太短,那一点光线的变化将不会对动物造成大的影响,即便有些细微变化,但“人类无法觉察,都说不定”。不过,多年来一直研究鸟类的成都观鸟协会会长扎西学表示,在日全食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动物将会是鸟类。
扎西学说,1954年6月30日的波兰日全食,动物学家对一些动物的行为进行了观测,发现观测的28种鸟类都显露出“焦虑”的迹象。特别是全食带上的云雀和麻雀停止了鸣叫,但全食带之外的却继续鸣叫,而且鸣叫比例随距离而增加。实际上,专家们对动物在天文现象里的表现所做的观测较少,但根据记载,鸟类将是表现较大的动物。
靠磁场导航届时或将迷航
为什么鸟儿最胆小?据扎西学介绍,日全食对动物造成影响的因素有两类,一是日全食时光强度和温度的变化,另外则是对靠地球磁场导航的动物们产生“迷航”效果。实际观测表明,日全食期间地球磁场也有明显变化,而鸟类正是通过地球磁场导航的动物。“一旦‘迷航’,它们会飞到自认为安全的地方,比如树枝上及回巢。”扎西学说,除了鸟类,利用地球磁场来导航的动物多达数十种,包括鸟、龟、白蚁和三文鱼,还有哺乳类动物如老鼠及蝙蝠等。
此外,根据理论推测,一些对光照反应强烈的动物也会表现出异常行为,如白天活动的蝴蝶、鸟类等会躲到树林里休息,飞蛾、蝙蝠甚至萤火虫等夜行性动物会出来活动等。记者徐洁莹
大熊猫基地将延迟开馆
昨日,大熊猫基地主任张志和表示,当天大熊猫基地开馆时间将延迟至9点30分,除产仔的大熊猫外,其他的都将“出笼”,便于饲养员们观测其表现。大熊猫基地选取了13只大熊猫进行重点观测,央视还会现场拍摄五六只大熊猫的反应。
“实际上,大熊猫很聪明,对这样的变化也许不会有较大反应。”张志和表示,为了进一步研究,基地挑选了近1岁的大熊猫在幼稚园进行集中观测,“因为这个时期的大熊猫对外界反应最迅速,能表现大熊猫的内心变化。”此外,基地还专门将一对熊猫母子放置在一起,测试熊猫妈妈的“母性”。“平常危险来临时,母熊猫会护着仔仔。”记者徐洁莹
http://www.cczwy.com/new/px_1.htm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