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无论是电视上、报纸上还是互联网上,因为讨薪不成而发生的跳楼事件层出不穷。当然,作为事件的主角跳楼者,无论是农民工、售楼小姐或者其他人群,我们在同情他们的遭遇而谴责那些黑心公司的同时,也为他们这样的无助的冒险和愚昧行为感到那么一丝心酸。
当然,如同电视剧的正面人物都会有比较圆满的结局一样,跳楼者往往最后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媒体的曝光,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并最终拿到了本属于他们的血汗钱。也会因为自己的不理智行为,背上“扰乱公众秩序”的责任。
事情到此按说本该结束了,笔者却在想,这些讨薪者为什么要通过这种略带极端的手段来讨取本来就属于自己的薪水呢?处于弱势的他们最终取得成功有对目前处于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呢?
1.小成本大效应
众所周知,中小的先天劣势就是资金不充足,在市场宣传和推广方面不可能如宝洁、可口可乐那样一掷千金的进行企业形象和产品宣传。所以,中小企业奉行是花小钱办大事。当然,这样思想运用不好就是保守,会将企业积累的财富在细水长流中消磨掉,而并不会取得什么很好的效果。
当然,也有极少数的中小企业会抓住市场经营过程中一闪即逝的机会,通过花小钱来办大事而一炮走红的,这才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好比跳楼者,并没有花费什么大的成本,需要做的就是找一处高台,爬上去就等着解决问题了。比起来送礼、暴力确实要投入小了很多(虽然我们是不赞成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的)
由此,我们想起了2003年的“84消毒液”和“白云山板蓝根”。借助举国上下对非典的恐慌,通过极少的药品捐赠和公益广告,这部分的投入只占到其日常广告支出的1/3,可是得到的收益确实百分之几百的增长。这种相对小的投入却获得绝对大收益的营销思路,值得我们借鉴!
2.事件营销
近两年的讨薪跳楼之所以大都得到有效解决,一方面是社会发展而不断的完善,出台相关的法律来保护劳动者;另一方面,也是层出不穷的跳楼讨薪事件的出现唤起了社会对劳资双方的关注,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社会讨论,并加快了时间的解决处理进程。对于这样的原因,从营销角度来讲,也是我们常说的事件营销唤起了受众关注而提升效率的一个过程。
传统的广告拉动、渠道驱动、人员推广等营销手段陷入投入产出失衡的状态后,各种新的营销手段和模式就随即产生了,其中之一便是“事件营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娱乐圈惯用的事件炒作,似乎百试不爽!
对于企业来讲,事件营销带来的巨大传播效用,是长久而可观的。无论是2003年非典事情的白云山,还是2008年汶川地震的王老吉,或者北京奥运会的李宁,都是这方面的翘楚。当然,需要注意的是事件的嫁接不能牵强,不要将完全不相干的产品和事情结合到一起,那样只会落得个尴尬的场面。如医药企业与模特大赛的结合,这就是个不伦不类的败笔。
3.眼球效应
一个产品要吸引受众,必须要手段对它产生关注,从而通过这种新奇、记忆力深刻的眼球效应引发受众的购买欲,才能得到最终的成交。由此可见,提升产品的眼球效应在企业经营重点的重要性。
跳楼讨薪者之所以最终问题都得到解决,也正是借助了这样一个眼球效应。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跳楼讨薪者选择跳楼的地点大都在极高的位置,突出的个人事件自然会得到许多人的关注,包括电视、报纸等媒体。于是人们纷纷猜测:为什么活的好好的要跳楼啊?
等吸引了足够眼球后,自然会公布答案因为受到黑心老板剥削,无法领导工资。再加上工友的证词和确实让人同情的恶劣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及微薄的工资待遇。所有的这一切会迅速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并最终惊动行业主管部门或施工方,为了不产生比较恶劣的社会反响,往往会迅速解决问题。可见眼球效应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的宣传宣传推广也同样需要这样的眼球刺激,平淡无奇只会淹没在红海中。记得最近在电视上看的耐克的广告,由麦蒂和邓肯带领的两支球队有着激昂的赛前准备,当大家都以为会大战一场的时候,却出现了“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说书式情况。
4.口碑传播
口碑传播则是现代有效营销中又一个不错的营销模式。当然,其建立的基础则是多种营销模式的集合,并通过受众的传播,大大提升了传播的有效性。
跳楼讨薪者通过制造时间引起社会关注,提升眼球效应,并经过数量的积累使政府和民众主动关心劳资之间的问题,这种对话和关注不断的多起来,最终使得政府出台相关规定来规避此类事件的发生,口口相传在其中起的左右可见一斑。
在医药保健品营销中,许多企业都会建立类似的老年服务中心和体验中心,通过对老年人的免费体验和试用,而向更多的老年人推介,并扩大有效受众群体提升销售业绩。而我们最为熟悉的“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的叫喊式宣传,也是在想人们强制传达这样一种理念,从而让知道的人向不知道的人进行传播获得更广面积普及的。可见,口碑营销的巨大影响力!
总之,不希望社会出现诸如“跳楼讨薪”这样的悲剧出现,希望社会更和谐。当然,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也希望我们的企业可以把握机会,不断前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