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七太空舱
★ 引言
与“神六”相比,“神七”除多了一名航天员外,还有许多之前神舟系列飞船从未有过的新改进和新功能,例如气闸舱、小伴星等。“神七”究竟做了哪些优化和改进?飞船总装主管设计师刘晓震、飞船副总设计师潘腾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揭开了这些秘密。
为确保航天员顺利完成太空行走及释放小卫星等活动,“神七”在“神六”基础上进行了数十项优化和改进。神七的种种改动不但提高了飞船安全系数,还让很多操控设施更加人性化。
轨道舱变身
增添功能兼作气闸舱
“神六”上的轨道舱仅是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舱,航天员的吃喝拉撒睡全在这个舱段进行。“神七”航天员要出舱进行太空行走。为此,轨道舱增添了许多新的功能,且对舱内设备进行“瘦身”腾出了更多的空间,航天员出舱时,轨道舱将作为气闸舱使用。
据介绍,两名航天员要在这个舱换上出舱服,一人出舱进行太空行走。为此,该舱增添了舱内气压泄除和恢复系统,舱内有线和舱外无线的出舱活动通信系统,出舱活动操作显示界面、照明和摄像装置,舱外航天服接口支持系统等。
舱门增肥
750毫米加大到850毫米
飞船结构与机构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游巍说,考虑到航天员身着出舱航天服,充压后服装体积会增大,因此把“神七”的舱门通径变大了,由“神六”时的750毫米加大到850毫米。
另外,由于气闸舱需要泄压和复压,舱外前端专门装了5个圆圆的复压气瓶。气瓶上方,是一个将被释放的小伴星。出舱航天员太空行走的同时,这颗小伴星将被飞船放飞太空。
翅膀变少
4块太阳能帆板变为两块
根据此次的任务要求,设计师们对飞船外观做了不少新的改进。取消了以往飞船上的留轨功能和附加段,还取消了飞船上的一对太阳能帆板等。通俗地说,过去看到飞船上的四只翅膀,在“神七”上只有两只了。
同时,为了记录太空行走的画面,“神七”还增加了舱外摄像机、照明灯、舱外扶手,还有各种阀门和管路系统等。
坐椅更安全
压力燃气换成空气
除了轨道舱的改进,返回舱内的坐椅也进一步优化设计。“神五”、“神六”返回舱坐椅都采用火工品爆燃提升的设计,有害气体万一泄漏,后果不堪设想。
“神七”返回舱坐椅下的压力燃气包被“压缩空气”取代,并相应增加了一套“气源组件系统”作为动力源。这意味着即便发生泄漏,也不会对航天员产生任何不利影响。
“神七”档案
身高:9.19米
体重:7890公斤
组成: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
能力:在轨正常飞行3天并具备
最长5天飞行能力
1 气闸舱
由“神六”轨道舱变身而来,该舱兼具气闸舱和轨道舱。增加了舱内卸压和复压系统、出舱活动通信系统、舱外航天服接口支持系统、航天服穿脱架等。
2 舱门(“生死门”)
航天员身着出舱航天服,充压后服装体积会增大,舱门通径比“神六”的750毫米增加了100毫米,以便于身穿航天服的航天员进出。
3 内饰
舱内扶手增加,有软有硬,以方便航天员活动。舱体地面用褐色的阻燃装饰层覆盖,而其余各处则用乳白色装饰层包裹,可使航天员增强上下空间感。
4 舱外照明设备
航天员舱外活动时,若光线不足,可提供照明。
5 坐椅下燃气换空气
返回舱内坐椅下压缩空气取代压力燃气,更加安全。
6 舱外扶手
新增舱外扶手,供航天员太空行走时扶持。
7 舱外摄像机
舱体前后端各有一台,可拍航天员舱外活动过程。
8 复压气瓶
航天员太空行走返回舱内后,给舱内复压。
9 小伴星
重40公斤,将被放飞,可拍照并传回飞船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