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们一息尚存,波兰就决不灭亡”,饱受蹂躏的欧洲小国波兰,在国歌中这样唱道。在东莞考察的三个月中,这句话不时在脑海浮现,因为这正是中国制造业的真实写照。
我们不想再重复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困难,一段时间以来,这些困难已经被重复了太多次,以至于“危机、寒冬”等负面评价成了压倒性的关键词,利润率下降、工厂停工的信息频繁传来,令人觉得珠三角已经成为制造业丢盔弃甲、哀鸿遍野的伤心地,但这并不是我们看到的东莞。
我们必须明确:东莞乃至中国的制造业依然强大!产业升级转移最坚实的基础依然存在,在家具、鞋业、电子业、玩具业等领域,东莞制造已经成为全球制造质量最优的代号,这为制造业向微笑曲线上下游延伸提供了最好的基础。
我们必须澄清一系列的误解:
例如,有人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制鞋、家具等是低利润、高污染的代名词,产业升级必除之而后快。事实上,意大利不少制鞋企业至今仍保留手工制造环节,其核心技术往往无法分辨传统工艺或现代技术。制造业并非低端的代名词,制造业与创意工业只有一线之差。
又如,有人认为服务业如金融、酒店、房地产是“退二进三”的主角,要产业升级,必须大规模关停制造业,大力引进“服务业”。这种观点割裂地理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比例关系,片面地认为“服务业”比制造业“高级”。甚至把消费性服务业看成服务业的主力。事实上,当前世界经济主流是“制造业服务业化”,而生产性服务业,只能从制造业中就地升级而来,倘若离开了制造业基础,生产性服务业就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产业升级也无从谈起。
基于种种误解,认为东莞制造业气数已尽,死路一条的舆论渐多,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侵蚀制造业信心的实际危害。但制造业的未来,显然不是饶舌之徒所能影响的!
为筹备“东莞突围———珠江东岸经济带升级论坛”,本报从6月开始对东莞进行实地调研,我们看到产业升级的先行者早已行动:台达电子两年前将台湾的电源研发部门转移到东莞,开始了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升级之路。龙昌玩具2002年开始并购日本、台湾的精工制造企业和玩具开发部门,目前已经掌握遥控玩具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完成了从OEM-ORM-OBM的产业升级轨迹,华坚鞋业自2005年以来,已经先后成立7个研发团队,研发人员达到2800余人,目前通过参与建设全球鞋业(亚洲)总部基地,开始产业服务业化的升级之路……先行者的尝试,为中国制造业突围提供了路径选择,更为缺乏技术、资金、品牌资源的中小企业搭建了公共技术平台。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他们骄傲,不对他们充满期待。
一直以来,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仿佛没有灵魂,但当前的危机已经令这个缺乏自我意识的巨人开始觉醒,当前对制造业的悲观叙述太多,而指明突围之路的声音太少,对中小企业来说,现实充满了挫败,而前路一片迷惘,我们有责任告诉大家东莞的真相:“制造业没有灭亡”!
http://cn.ppzw.com/FriendSite.asp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