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袋从免费产品变成了一种商品,曾经大量赠送的塑料袋现在都变成了企业节省的成本,甚至是赚取的利润,这笔钱到了谁的口袋?这笔资金究竟应该如何处理?
赚取利润可否成立环保事业基金
这些超市节约下来的成本,并且以卖塑料袋而赚取的利润都到哪里去了呢?一名超市工作人员向记者坦言:“我们老板最开心了,以前要用这么多塑料袋,现在成本都省下来变成自己的赢利了。”
从企业的行为如今变为老百姓自己的承担,塑料袋的命运不是劝人少用的东西,而成了一种新的商品。向绿环保的负责人孙晓菁告诉记者,在加拿大等很多超市都有一些相关规定,比如顾客自带购物袋购物,超市可以象征性返还一些钱,作为鼓励少用塑料袋的环保行为,而塑料袋的这笔钱也没有变成企业自己的利润点。
上海环保局局长张全向记者表示,现在的塑料袋已经不再是企业的成本而成为企业的净赚。国外很少有地方实行全面的“限塑令”,在一些城市是塑料袋用到很旧很破的话,可以拿到超市进行更换,鼓励人们重复利用。现在的超市和各种企业也需要有自己社会形象,如果能够全社会倡议企业将这笔塑料袋的资金拿出来,进行环保事业的投入,相信对于企业也是一种正面形象的树立。张全认为,目前状态下,要再度制定法规,要求企业缴纳这笔资金是很困难的。“我们以提倡为主,希望企业能够主动投身环保事业。”
塑料袋的成本费用可观
昨天下午1点,记者随机走访了几家便利商店,在位于黄浦区的一家好德便利,记者了解到在限塑前每天需要用去不同规格的塑料袋200多只,现在大概为20至30只,小号的价格为0.2元,中号的为0.3元,记者估算,超市这样每周可节省约90元成本,并可赚取一笔售卖塑料袋的利润。
下午1点半,记者去了几家处于居民区的的超市了解情况,在一家捷强超市中收银员告诉记者,限塑前每天塑料袋的使用量大概在400只左右,现在连20只都不到,超市每周可节省约180元成本。在附近一家华联超市,从收银员处了解到,原来每天使用大约500至600只的塑料袋,限塑后一下子就跌到了十分之一,每周可节省约300多元成本。
下午2点,记者来到了世纪联华御桥店,一位收银员告诉记者,在限塑前工作日时每天大概使用近200只塑料袋,周末时会多100只左右,现在工作日每天的使用量在40只左右,周末在50至60只。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该大卖场原来每周大概使用24000只左右的塑料袋,而现在是5000只左右,每周可节省约1800元成本。
下午3点,记者来到了易初莲花杨高南路店,粗略计算每周减少近50000只塑料袋,每周可以为超市节约3500多元的费用,相当可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