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下午,本报记者电话采访了6家浙江等省的鞋类、服装企业,竟有3家企业表示已停产。
深圳市利华服装厂的经理告诉本报记者,外贸服装业的经营情况都很差。在他们工业区内,只有几个服装厂开工,因为无利可图叫苦连连,根本不敢接国外订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出口企业生存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社会稳定,政府应该会在下半年出台一些政策缓解出口企业压力。
而天津财经大学教授、国家税务总局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刘植才也对记者表示,面对上半年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政府有可能对出口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
今年1-5月的一般贸易项下贸易顺差大幅下降,顺差额仅为91.8亿美元,只相当于去年同期的1/4左右。国家发改委领导5月赴温州等地考察,6月中旬国税总局赴浙江、江苏等地实地调研,也进一步印证了国家外贸政策或现松动的迹象。
出口大幅下滑
深圳市利华服装厂的经理对记者说,像他们这样的中型企业仍在维持运营,但只能算是“保命”阶段,暂时不考虑盈利。他介绍,去年这个时候的企业营业额大约是1000万元人民币左右,而现在的营业额还不到500万元。
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我国服装出口数量首次出现负增长。1-4月全国服装出口量为89.77亿件,同比下降了1.46%。仅就温州市而言,企业的亏损额就增加22.1个百分点,达到了3.14亿元,企业亏损面达到了10.5%。
这位经理无奈地说,面对这样的亏损,很多企业都在停工观望,希望相关优惠政策出台,但是他正在考虑迁厂。他说,像他这样的企业很多,如果观察一段时间后国内的环境不好,会向劳动力低廉的地方转移。
订单恐惧症
“现在即便是有合同,我们也不敢接啊。”温州市童泰鞋厂刘老板这样说道。他说,像他们这样的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利润在3%-5%左右,但是人民币不断升值,生产成本也在与日俱增,就这两项就把企业的全部利润抵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