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对于中国来讲,抵御通货膨胀仍是关键问题。在中国现行的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能否奏效?
杨帆:现在的通货膨胀的性质属于成本推动,是五年来需求拉动的后果,进年上半年物价下不去,按照物价专业术语来说叫做翘尾因素。成本推动物价上升不叫通货膨胀。需求拉动才是通货膨胀,几年以后转化为成本推动,这种物价上升是难控制,其根源是前五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个高速增长已经高到了很高的程度,1998年到2007年连续八年,GDP增长165%。 实际上每年增长速度13%以上,不是10%,也不是11%, 是13%甚至15%。总需求扩张,现在转化为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是CPI 的上升。CPI上升与生产资料无关,属成本推动型。
按照CPI分析来说是几个方面:
第一,房价。房价在CPI里没怎么算,实际上涨得比现在还高。
第二,石油。石油包括一部分生产资料,一部分农业资料。包括燃油和能源。随着石油涨价,大部分涨价跟上来。
第三,中国特殊因素。中国特殊因素中环保的成本加了上来,大概有20%的成本要往里加。
劳动力成本在上升,农村自盖房子成本上升了一倍。当然实际收入没有增长,只补偿物价上升因素。随着刘易斯拐点的接近,加上劳动合同法各方面因素,劳动成本继续上升是没有异议的。
第四,城市公共事业。依靠地方政府限价、行政限价和财政补贴这部分,一个时期是可控的。石油等公共产品可以控制,但不可长控,只能控制一两年,等到物价下去以候,就放开,这部分又该涨,这个不涨那个涨。农产品根本控制不了,肉蛋奶酒,要耗费8倍粮食;粮、棉、油、麻、糖,都是占耕地的,其中只要一个涨,其它全盘都涨。美国煽动和垄断。玉米制甲醇,导致全球玉米大幅度上涨。大豆早就涨了,加上欠收,各国粮食纷纷涨价,泰国巴西的大米都翻倍。
价值中国:昨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汇改以来首度“破七”,可谓是牵动了全球经济“神经”。升值是否有助于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
杨帆:缓解不了,人民币升值是肯定的。我早就说过。至少一比六,甚至是一比五。现在通货不膨胀。前几年通货膨胀,现在不是。这里面有国际因素的传导,也有很多特殊因素推动,想依靠人民币升值是缓解不了的。
我一直主张升值,升值是正常的,只是说别升太快了。想通过升值来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是不可能的。
国际市场,大商品是垄断的,你升值他就涨价,涨价幅度比升值幅度大多了。
对农产品只能看收成,进年夏粮收成好,现在还可以。不好的话就得定量供应,重新发粮票。中国现在大宗商品依赖进口,石油、铁矿石、粮食、特殊物资,十几种大型矿产,不是说通过升值就可以不涨的。
价值中国:“破七”对股市是利是弊?
杨帆:这不是利弊的问题,人民币该升。
现在股市大跌,大小非还减持,给外国资本又一个廉价收购国有资产机会,绝对不可以的。汇率在股市里面一直是透支的。股市关键是暂停,严控大小非减持,和上市公司融资。
价值中国:所谓的人民币进入“六时代”意味着什么?
杨帆:意味着我说对了,意味着我杨帆预测成功。今年涨五毛,明年涨五毛,人民币升值的终点在一比五和一比六之间。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只有90亿美元的年出口额,现在到了8000多亿(美元),涨了近一百倍。外汇储备现在15000亿(美元)了,当时20亿(美元)不到。当时出口是计划经济核心,什么都市场化了,但出口计划一直不市场化,强制计划保证出口创税。
在这种情况下,十六年时间人民币从一块七贬成八块七,这是根据出口成本来决定的,花多少钱,汇率贬多少。按照平均出口成本来。是计划经济,结构性的出口问题靠财政补贴,后来靠是外汇额度、出口退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