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雏军到底想做什么?如此大手笔地收购一家又一家的企业,难道只是为了卖他的制冷剂?
顾雏军应该很清楚自己产品的真正市场容量,他的前途不可能在制冷剂和格林柯尔身上,而只能在“整合冰箱制造业”上。他必须在他的资本大厦崩溃之前,以小博大,连续出击,尽快接上一条占领中国冰箱产能50%左右的“大龙”。只要这个龙接上了,他就赢了,否则满盘皆输。这就是他和时间赛跑的资本运作玄机——他手里永远是三个茶壶两个盖。
实际情况又如何呢?顾雏军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凭借格林柯尔的第一击,就连环掌控了科龙、小鸭、远东阿里斯顿、吉诺尔、上菱、美菱的冰箱生产线。事实上,他已经掌握了中国白色家电制冷业25%的产能。而且,他收购这些企业后,无一例外都开始大规模承揽代工贴牌业务,出口的冰箱越来越多。
在国际冰箱制造产业由德美等高成本国家向中国整体转移的大趋势下,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顾雏军其实确实不是个实业企业家,而是个资本企业家。他马上就要完成一个划时代的事件:通吃下国内白色家电代工基地,形成代工基地垄断后,与国际冰箱巨头在资本市场讨价还价,再次整合。
如果看到这一点,就能理解为什么在海尔、格力强调自有品牌营销的时候,科龙却把重点放在代工上;就能理解顾雏军为什么总说:“除了LG,我谁也不怕”;就能够理解顾雏军为什么那么关心GE家电与LG的换股重组计划,关心惠尔浦、伊莱克斯的中国资本布局。
如果有一家中国企业旗下整合的产能占到中国冰箱总产能的半壁江山,而其余的中国企业都把精力放在打造自有品牌上时,这家中国企业无疑将成为跨国家电公司投资和重组的最佳对象。
顾雏军的策略有点类似国美的黄光裕。当国美只有一家店时,黄光裕的声音无人可闻,但当他整合了电器零售业时,沃尔玛开始和他认真地谈判担任战略投资人需要的出价。
但同样谙熟西方成熟资本市场游戏规则的顾雏军与黄光裕最大的区别在于,黄光裕是接龙成功以后才出名,而顾雏军还正在努力的时候就已经家喻户晓。所以,等待他们的结果也可能因此截然不同。
如果顾雏军因此而倒下,在“国退民进”的大潮中受伤的普通大众当然有理由欢呼。然而,倒下一个顾雏军并不能导致国有资产的回归。因为有能力并且有足够的资本接盘顾雏军留下的“白电大龙”,极有可能是跨国家电巨头们。如果顾雏军能够坚持到这一天,这些巨头们还得和他坐下来讨价还价,出个高价成为战略投资者。
“国退民进”倒下了,“国退洋进”会接着狂欢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