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任伊朗总统8年后再度参选
在许多伊朗人眼里,前总统拉夫桑贾尼是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人物:他既是两伊战争的领导者,也是最后和平的缔造者;他既猛烈抨击“大撒旦”美国,也不放过任何与之对话的机会;他不再担任总统,而他的“影子内阁”的影响却无处不在。在众人或猜疑或期许之中,6月18日,拉夫桑贾尼再度出山,正式开始第三次竞选。
17日,拉夫桑贾尼在支持者的陪同下离开德黑兰的一个投票站。
15日,拉夫桑贾尼的支持者在德黑兰举行集会。
霍梅尼的忠实信徒 在那个反对国王巴列维的特殊年代,他和霍梅尼建立起了亦师亦友的深厚感情。伊斯兰革命胜利后,他开始顺理成章地平步青云。
1934年,拉夫桑贾尼生于伊朗盛产开心果的克尔曼省。他的名字来自于他的出生地———拉夫桑尼。少年时期,拉夫桑贾尼进入库姆神学院学习,受教于宗教领袖霍梅尼。在那里,他很快成为了霍梅尼的忠实信徒,并开始追随霍梅尼从事反对国王巴列维的政治活动。出于对霍梅尼所描述的那个伊斯兰帝国的深信不疑,拉夫桑贾尼比任何人都更坚决和勇敢,几次被捕入狱也无所畏惧。也就是在那一个动荡起伏的年月,他和霍梅尼建立起了亦师亦友的深厚感情。
伊斯兰革命胜利后,拉夫桑贾尼顺理成章地开始平步青云,先后担任过内政部长、议长、武装部队代总司令等要职,并于1989年至1997年连任总统8年之久。
在霍梅尼时代,他和曾同在库姆神学院受训的哈梅内伊、与处在权力顶峰的霍梅尼一起,组成了一个牢固的三角,稳稳地控制着他们一手打造的国家。虽然从排名上,拉夫桑贾尼次于时任总统的哈梅内伊,但实际上,霍梅尼对他的倚重更深。两伊战争时期,并未在军中任职的拉夫桑贾尼却成为霍梅尼最得力的助手。战争的最后一年,拉夫桑贾尼被任命为伊朗武装部队代总司令。之后不久,伊朗宣布接受联合国安理会有关结束战争的决议。外界普遍认为,正是拉夫桑贾尼说服霍梅尼同意结束战争。
霍梅尼病故后,哈梅内伊被推选为最高精神领袖,拉夫桑贾尼则以高票问鼎总统一职。彼时的伊朗已由总理内阁制改为总统制,拉夫桑贾尼直接领导内阁,倾权一时。关于这种安排,目前流传最盛的说法是:霍梅尼在安排后事时即有意让拉夫桑贾尼出任总统,而拉夫桑贾尼嫌总统是虚职,不肯接受。
于是霍梅尼下令修宪,取消总理一职,改由总统直接领导内阁。拉夫桑贾尼由此成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历史上权力最大的总统。
“影子政府”的首脑 即使在离开总统职位之后,他也未远离伊朗的最高权力圈。西方分析家甚至称,在哈塔米执政期间,伊朗政坛一直存在一个“影子政府”,其领导人就是拉夫桑贾尼。
受益于霍梅尼时代的铁三角,拉夫桑贾尼安然度过8年总统生涯,并日渐成为伊朗政坛上的强人。即使在离开总统职位之后,他也未远离伊朗的最高权力圈。
1997年,卸任后的拉夫桑贾尼被任命为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主席。在他的领导下,这个原本无足轻重的咨询机构逐步演变成可以凌架于行政和立法权的强力部门。
西方分析家甚至称,在哈塔米执政期间,伊朗政坛一直存在一个“影子政府”,其领导人就是拉夫桑贾尼。
1999年7月,由伊朗保守派控制的防暴警察非法进入德黑兰大学镇压哈塔米的支持者,伊朗爆发大规模学潮,两派对峙,难以收场。最终拉夫桑贾尼出面干预,一夜之间街头不见了防暴警察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拉夫桑贾尼控制的民兵。事实上,不仅拉夫桑贾尼本人在伊朗政坛影响非同小可,其家族成员及门徒也遍布伊朗各处。其大弟弟曾掌控电台电视台,后任执行事务副总统;另一弟弟曾任石油部副部长;女婿曾任克尔曼省省长;长子穆赫辛至今仍是德黑兰地铁公司董事长;最忠实的门徒或曾是德黑兰市长,或曾为文化和伊斯兰指导部长……尽管这些人的职务不时有所变化,但他们一直活跃在伊朗各个重要领域。
除了无处不在的政治影响,拉夫桑贾尼还有强大的经济后盾。他的商业帝国领域遍及从开心果出口到重工业在内的各个行业。
亦正亦邪的微妙姿态 一方面,他经常发表演讲大肆攻击美国,迎合国内蓬勃的反美运动,另一方面他却从不放弃和这个被称为“大撒旦”的国家进行对话的机会。
拉夫桑贾尼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伊朗政坛,其“务实”“容忍”的态度也受到西方的赞赏。而他和美国之间的微妙关系更是最耐人寻味。
一方面,他经常发表演讲大肆攻击美国,迎合国内蓬勃的反美运动,另一方面他却从不放弃和这个被称为“大撒旦”的国家进行对话的机会。
在接受美国有线新闻网采访的时候,他会以强硬的姿态大谈美伊关系,指责美国处处以伊朗为敌。第二天他又会对《时代》周刊说,“我们和美国人民及美国这个国家不存在任何问题。”即便是在美伊关系最紧张的阶段,他也没有割断与西方世界种种可能的联系。
上世纪80年代担任议长期间,他曾秘密主导策划了与美国里根政府举行武器换人质的秘密谈判,直接卷入著名的“伊朗门事件”。在他担任总统之后,伊朗采取措施恢复了与“小撒旦”英国的正常关系。克林顿(专题,图库)政府时期,他曾邀请美国石油公司参与伊朗石油开发,但由于美国政府对与伊朗进行石油交易的美国公司采取新的制裁措施,这一计划最终流产。
正是善于处理这种微妙的平衡,拉夫桑贾尼才得以左右逢源,既赢得西方世界的某种亲善,又不至于在国内失分。在哈塔米时代,尽管被标榜为改革派代表人物,哈塔米为改善伊朗同西方的关系所做的努力却并不怎么成功。由于过分畏惧哈梅内伊,在2000年参加联合国大会时,在没有向国内精神领袖请示之前,哈塔米甚至不敢跟克林顿握手。
在与哈梅内伊的关系上,拉夫桑贾尼显然是另一种表现。虽然对哈梅内伊怀有足够的尊敬,拉夫桑贾尼却并非事事听从。在这次大选之前,哈梅内伊通过哈塔米传话,要求拉夫桑贾尼不要竞选总统。而拉夫桑贾尼则回应说:“我是革命支柱,我不需要获得许可。”
再度参选的一剂苦药 他不得不面对人门对他的疑虑和种种非议。关于他的参选动机、他的执政水准以及他那个显赫家庭的强大影响力。
从去年起,拉夫桑贾尼就其是否角逐下届总统开始断断续续表态,以试探选民的反应。开始,他只是谨慎地表示“如果国家利益需要,我将考虑是否竞选”。随着民意调查的支持率节节高涨,他已经不避讳提及总统一词“是的,总统职位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头。”“虽然我更愿意其他人承担这一职责,但我认为,我将不得不吞下这剂苦药。”明知是苦药,拉夫桑贾尼就不得不面对人门对他的疑虑和种种非议。虽然他一直坚持参选的目的是为国家利益,他的支持者们也一再强调在经济低迷、外交孤立的非常时期,伊朗需要这样一个人来力挽狂澜,化解危机,伊朗人希望能得到更大的新闻自由、更少的服装戒律和社会禁忌以及与西方拥有更好的关系。但仍有人认为,拉夫桑贾尼再度出山,只是为了续写曾有的辉煌,期望在伊朗历史上,留下一个三任总统的美名。
拉夫桑贾尼的批评者把他视为机会主义分子。拉夫桑贾尼的前同事、“伊朗自由运动”主席伊卜拉希姆·亚兹迪说,“他的政策总是模糊的,但他是个教士,深陷其中,他是个保守分子。”甚至是他引以为傲的两任总统的资历和经验,也成为攻击的对象。人们指责他的私有化主张使伊朗经济受挫,缺乏足够的指导。“他总是老调重弹过去当总统时的伟大时光,而事实则证明他在统一汇率等经济问题上的能力一塌糊涂。”而他那个显赫的家族也给他带来了更多的麻烦。一家伊朗杂志渲染他们是“伊朗最富有的人”并质疑他们的财富聚敛方式。
尽管这些说法被拉夫桑贾尼一一否认,但传言在某种程度上也动摇了伊朗人的选择。在6月18日的首轮选举中,拉夫桑贾尼未能如预期顺利取胜。下一轮,他的对手是艾哈迈德·内贾德———一个激进保守派。尽管拉夫桑贾尼是政坛常青树,但从二人相差无几的得票率来说,拉夫桑贾尼获胜还为时过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