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不论流行大的,小的,尖的,圆的,束腰再也没有取代胸罩。在1994年的巴黎时装周上,“高级时装的曲线与束腰”又惊鸿一瞥,由唐娜·凯伦推出,以塑胶撑骨制成,比前辈要适于穿着,但依旧不大方便。从束腰到胸罩的转变,女性看上去获得了解放,但取代鲸骨束腰的是现代审美标准的“肌肉紧身衣”,要想达到标准腰围必须减肥,要想胸部高耸还要隆胸,比起只要穿上束腰成本更高。
著名内衣品牌Maidenform
“我梦见我戴着侍女胸罩……”
“侍女胸罩”公司(Maidenform)发迹于上世纪20年代,正值平胸浪潮,可这个公司不管风向如何变换,始终坚持一个宗旨:制造有托举功能的胸罩,塑造女性弧形曲线。1949年,侍女胸罩推出“梦想”系列广告第一篇,一个女人身着缎质胸罩,广告语为:“我梦见我戴着侍女胸罩,逛街。”此后这个系列广告一直延续,60年代性解放时期,广告语变成了:“我梦见我戴着侍女胸罩,抓住公牛的角。”美女手抓牛角的样子颇有性意味。1953年一女议员竞选阿拉巴马州州长,竞选词是:“我梦见我戴着侍女胸罩,当了州长。”后来她真选上了,有讽刺意味的是没过执政期得了乳腺癌而死。这个系列广告前后持续了20多年,成为无数卡通、贺卡,大众文化模仿与反讽的对象,改编语包括:“我梦见我戴着侍女胸罩,80天环游世界”,“我梦见我戴着侍女胸罩,因不雅暴露被捕”……“我梦见”广告揭开了胸罩的新篇章:女性再也不管男权思想和女性主义怎么标榜,而彻底臣服于时尚工业制造的假象。
能让乳房高挺的魔术胸罩是典型代表。40多年前就已经发明了,突然在1991年大放异彩。美国的“莎拉李亲密公司”(Sara Lee Intimate)获得魔术胸罩在美国的销售权,撒下千万美元广告费和五花八门的销售计划。时尚杂志为其推波助澜,1992年《Vogue》写道:“显露乳沟,游走于走光边缘的胸罩,最能展示新女性魅力。”1994年5月,魔术胸罩在纽约的初登场可谓大阵仗:百货公司门口不仅有管乐队吹奏恭迎,还有一队歌剧男高音高唱赞歌,运送队伍是一支美艳的拉拉队,乘坐专用缆车抵达,而主角——魔术胸罩,被装在防弹运钞车里,清晨就排队的抢购者蜂拥而上,魔术胸罩成了胸罩乃至服装业最让人惊异的奇迹。
倡导新奢侈的公司里,胸罩制造商“维多利亚的秘密”始终被当成翘楚。发家故事不过是一人收购了一家快要破产的内衣小店,发现前任店主一直以为都是男性帮女性购买内衣,在店里搞了很多皮革和黑色布置,使女性顾客心生抗拒。收购人没想设计出什么新型胸罩,却精心编造了一个创始人故事:维多利亚是个英、法混血,她聪慧又典雅,成熟又时尚,在伦敦的高尚住宅区开一间专卖欧式风情的内衣小店。不论产品开发,市场营销还是店铺设计,“维多利亚的秘密”始终围绕着这个虚拟人物。品牌迅速迷惑了消费者,在美国平均零售价比同类产品高出10美元,却是自1997年始增长速度最快的内衣品牌。失败的“前维多利亚的秘密”说明了胸罩的误区:不要让罗密欧决定胸罩的式样,头脑才是人体最性感的部位,胸罩的问题还是问朱丽叶吧。成功的“维多利亚的秘密”则证明:要想让女性掏腰包多么简单,只要编个故事。
胸罩跌宕的前世今生也许被隐匿在塞得过满的衣柜里,女性木然地穿上它,脱下它,却永远不能忘记它在个人历史中的瞬间。女性13岁跟着母亲第一次走进一家胸罩专卖店。母亲是个简单地把生活分成“支持”与“反对”的人:喷发胶,支持;不涂唇膏就出门,反对;不戴胸罩,绝对绝对反对。母亲告诉她,这些小事反映了女人如何对待自己。母亲要帮她挑选三件胸罩:一个白色标准型,一个米色的夏天穿,一个蓝色的留待冬天(黑色太猥亵了)。店员在她换胸罩的时候进进出出,她觉得受到了粗鲁的对待,但她们根本不注意她刚刚发育的胸,而专注于那些产品。她穿着新买的胸罩走出店门,默默跟在母亲身后,脸上既有成为小妇人的喜悦,又有对成长的惶惑。这种表情在几个月前她初潮那天有过,在几年后她失去了贞洁时会有,在更多年后她初为人母时又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