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中国业绩的高速增长与Think品牌的卓越表现是分不开的。” 陈绍鹏强调。定位于高端商务品牌的Thinkpad很好地保持住了在商用领域的领导地位,与Lenovo品牌下的天翼品牌形成了很好的互补。
“联想在中国没有产品死角。” 联想中国笔记本电脑营销总经理仪晓辉说。
不仅如此,在Lenovo品牌下各个系列的PC机上也越来越多的出现了Think的影子。
业内资深技术专家朱梁向《财经时报》透露,“包括昭阳扬天、启天在内的众多Lenovo品牌都大量采用了原来Think系列产品的技术和经典设计。曾经扬名天下的IBM经典的设计元素正在被联想家族吸收消化。这对整个联想品牌的提升显然是很有帮助的。”
同时联想中国对于来自原IBM的员工也给予了更多重视。这些曾经的跨国公司员工正在融入联想的文化。
为了表彰Think事业部的突出业绩,联想中国专门增设了笔记本电脑营销总经理的职务,原联想中国区Think产品总经理仪晓辉升任该职务,全面负责联想中国区笔记本电脑业务的市场营销工作。
而在此之前,联想的Lenovo品牌与IBM的Think品牌下的笔记本电脑业务部门都是独立运营,分别向联想中国区总裁汇报。
全球挖潜
联想要想全球称霸,从目前来看,美国是联想必须迈过去的坎,因为时至今日,美国依然是全球最大、最成熟的PC市场,虽然这个市场的总量增长缓慢。
研究机构Gartner的报告显示,2006年美国PC市场的增长率为1.2%,在过去的一年这个市场最明显的特征是增长点在交易型业务,占据整个市场的70%以上,面向大企业的“关系型业务”(relationship model)则持续萎缩。
而被联想收购的IBM个人电脑在零售方面(即交易型业务)一直很沉寂,而这恰是目前PC市场主要的增长点。
由于缺少交易型业务,联想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从收购之初的约8%,一直跌至去年四季度的约4%。按照一位分析师的说法,联想本来业务健康,收购后反而成了背着人赛跑,这显然对联想并不公平。
用杨元庆的话来说,联想收购整合第一阶段的目标是稳定——客户能够保留、员工能够保留、业务不大滑坡、现金流不出问题。这一步,联想基本实现。接下来,“我们一定要在组织、人、业务流程等等方面有变革的举措。未来将在增量上做文章,调整IBM过去的薪酬结构,增加激励因素。”让原IBM的员工和资源真正融入联想的企业文化中,那时的联想才是真正可怕的对手。
“文化的融合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但是Think品牌在中国的成功融合至少证明了成功的可能性。下面,联想依然需要仔细思索如何在合适的地点找到合适的方法。这会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资深分析师程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