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的筹码
事实上,范以谋的砝码在于法律层面,这也是达能屡次举起法律大旗的原因。
记者通过有关途径看到了的达能与娃哈哈当初签订的原始合同,其中规定:商标使用许可的三类公司分别是娃哈哈合资公司、为合资公司加工产品的公司、生产和经营与合资公司不竞争的公司。
据悉,当年双方对品牌进行了评估,并作价1亿元人民币,当时这一评估已经以作价的形式体现在合资公司的合同里。记者从合同上看到以下条款“达能根据协议,以自己占股权的比重出了5000万元人民币打入了双方合资公司的账目里,而娃哈哈则以其他形式来表现。”这就意味着此后娃哈哈的品牌就卖给了合资公司。
据记者了解,此合同在1996年2月17日被浙江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第二日对合资公司颁发了营业执照。
而宗庆后的砝码在于,除了有当地政府的支持外,还对娃哈哈合资与非合资企业有强势的领导权,这让宗庆后有了“既得事实”,而有底气向达能叫板。
深谙国情的宗庆后至今对娃哈哈的管理权保持着高度的控制力。在过去十几年中,虽然达能向娃哈哈有数亿元的投资,但却一直无法真正掌控娃哈哈。
争夺非合资公司
业内人士分析,此时浙江省政府态度“微妙”主要原因是:作为娃哈哈合资公司的股东之一的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市上城区拥有46%股权,而宗庆后和娃哈哈工会拥有剩余的股权,这表示其中牵扯到国有资产成分,让浙江政府进退两难。
记者了解到,去年宗庆后曾想收回杭州市上城区手中的股权,但是由于达能强行并购一事而暂时搁置。
有法律界人士对记者表示:如果达能最终将娃哈哈告上公堂,作为其中国有资产的所有者的浙江省政府将难免牵扯进来。
相关部门表态之前,达能与娃哈哈的争夺将依然激烈,主要集中在争夺其40家非合资企业。
而这40家公司,大部分从成立之时就被宗庆后牢牢控制,更是构成了其财富帝国中的重要环节,所以达能的强行收购让他万分恼火。
记者通过调查获悉,宗庆后成立的非合资公司主要是由以下5家投资公司投资的,分别是:浙江娃哈哈实业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广盛投资有限公司、杭州萧山顺发食品包装有限公司、红安永盛投资有限公司、广元金信投资有限公司。
其中由杭州娃哈哈广盛投资有限公司与杭州萧山顺发食品包装有限公司完成了对其中18家主要非合资公司的投资,而广盛公司宗庆后控股60%,娃哈哈工会40%;顺发食品宗庆后控股58.66%,娃哈哈工会34.53%,37位个人股东5.32%,杜建英1.49%。
而2003年4月之后,由上面投资公司投资的20家非合资企业,有16家都有注册在境外的外资企业入股,而其中绝大部分被这些外资控股。
其中一家名为恒枫贸易有限公司的外资公司控制了11家,在2006年一年里这家外资公司完成了6家娃哈哈分公司的股权控制。
据悉,目前这些非合资公司总资产已达到56亿元人民币,在2006年利润更高达10.4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基于非合资公司巨大利润和其不断的增长,让达能又爱又怕,爱的是一旦收回将为其产生巨大效益,怕的是这些非合资企业正在逐渐争夺合资企业的市场,大有取而代之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