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热点报道 >> 财经

“平安”上市也疯狂


[  《财经》杂志    更新时间:2007/2/21  ]    ★★★

  由于平安集团是一家控股公司,一般认为在估值时需要打一定的折扣。对此,一位承销团人士称,平安集团的情况有所不同。普通控股公司只对子公司拥有一定的控制力,因此反映在价格上需要打折;平安集团则对下属保险、信托、证券、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具有完全的控制力,只是出于法律监管的原因,被迫进行分业经营。

  其次,作为民营的金融控股公司,平安多元业务的增长本身就是卖点。“平安的故事,在于一个多元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未来的增长将是来自于银行、资产管理等几块。”平安的一位高管称。

  在路演中,平安管理层亦反复描绘其未来利润增长的新图景:未来五年内,产寿险仍将是贡献高额增长的主要业务;未来三到十年,银行和投资将成为主要增长来源;未来5年到15年内,消费信贷、私人银行、新型健康险、年金、第三方资产管理/基金和新渠道,将成为增长的基石。

  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在路演中表示,平安早在1997年就开始了综合平台的筹划,团队、管理则是从四年前开始准备。目前,平安的投资、银行和保险业务是独立经营的,保险业务主要为其他业务提供客户资源。集团下的银行板块,并非由保险部门兼营,而是聘任具有数十年经验的银行家进行管理。目前平安银行仍是外资银行身份,业务受限;短期内,平安银行将与集团去年收购的深圳市商业银行合并,申请转为内资银行,以在深圳、上海和福建开展业务。

  据《财经》记者了解,平安目前还在积极选择银行并购的对象。进入其视野的不仅包括此前传闻的深发展、光大银行,也包括昆明商业银行这样的城商行。这显示了平安急于建立起全国性银行网络的意图。

  麦格理金融分析师克里斯艾森(Chris Esson)对《财经》记者表示,相较其他试水混业的企业,平安是先发行者,已初步具备规模。在发行A股后,公司充沛的现金和现有的寿险客户基础,将使之在理财等业务领域占得上风,有一些业务间已可做到交叉销售。瑞银的分析则认为,平安较好的多元化业务,将有助于减轻寿险保费周期性带来的影响。

  不过在严格意义上,平安集团本质上仍是一个控股的概念,利用管理优势做不同业务。真正的混业经营,是指在风险控制的原则下实现资源共享,比如商业银行可以用自有资金购买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的债券,或是保险公司可以投资于旗下信托公司的信托计划等。但囿于现在的监管要求,这些目前还难获得突破。

  对于金融控股、混业经营本身可能带来的风险,未来更不可低估。花旗在1月底对中国寿险业的报告中指出,“平安控股公司希望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但如此的雄心壮志伴随着不可忽视的执行风险。”

  争锋人寿

  作为保险业内最具竞争力的公司,中国人寿和平安保险在两个月内接踵登陆A股市场。两者之间的对比,自然贯穿了平安A股的回归全程。

  一般观点认为,平安A股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多元化、分散的股权结构、良好国际化管理团队和产品创新能力,因此目前在盈利能力上略胜一筹。一位澳州保险业分析师对《财经》记者表示:“平安(寿险)的优势,在于其一直专注于高附加值产品。”瑞信亚洲金融机构分析师比尔斯泰西(Bill Stacey)亦对《财经》记者称:“如果更多地从业绩角度分析,平安比中国人寿更为出色。”

  2004年、2005年及2006年上半年,中国人寿投资收益率分别为3.26%、3.93%和2.64%,同期平安的投资收益率为3.6%、4.2%和4.6%(1月-9月)。银河证券认为,平安的投资资产配置较中国人寿激进;在资本市场活跃时期,平安的投资组合较好地分享了资本市场带来的丰厚收益,这表现为2006年上半年的投资回报率明显高于中国人寿。

  平安寿险自2004年开始调整寿险产品结构,压缩边际贡献较低的银行产品,力拓个人期缴产品;期缴产品能带来较稳定收益,同时维持客户成本较低,因而赢利能力较强。银河证券投资价值分析报告称,“平安寿险首年保费的期缴比重较中国人寿高,其期缴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申银万国在对平安的新股分析中亦指出,“中国平安的新业务边际价值贡献率超过中国人寿一倍左右。”

  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平安也多为市场推崇。在发行A股前,平安集团外资股东与员工持股比例分别到达总股本的19.9%及18.33%;发行A股后,平安集团股权将进一步分散化,原来持股近20%的第一大股东汇丰占股比将稀释至16.79%。

  另一方面,中国人寿的优势也非常明显。首先,它以2006年底45.27%的市场份额远远领先于平安(16.99%),保费收入是平安的近三倍。其次,作为国有控股的保险公司,中国人寿有比平安更雄厚的资源背景,在争夺投资项目等方面更有竞争力。2006年,中国人寿进行了多起引人瞩目的投资,包括参与中信证券、广发行、南方电网等,投资收益令业界艳羡。

  同时,平安在一些硬性指标方面仍与中国人寿存在明显差距。中信建投报告认为,受国内现实条件制约,平安寿险在继续扩大市场份额、偿付能力水平和消化历史遗留的高利率保单方面,比中国人寿面临更多的挑战(参见本期“200亿利差损挑战”)。

  按这两家公司A股招股书,截至2006年9月,平安寿险部门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8.1%,而截止去年中中国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达 253%。

  此外,“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平安在销售渠道上还处于劣势。”中信建投在对中国平安A的专题报告中指出,2006年9月末,平安寿险个人销售代理近20万人,团体保险销售代表1735人,银行保险销售网点24188个;中国人寿对应数据(截至2006年上半年)则为约64.8万人、约1.2万人和超过9万个。

  在人们对保险业高增长故事津津乐道的同时,国际投行越来越趋于谨慎。德意志银行保险业分析师Mark Kellock2月初表示,以中国人寿和平安H股的现价分析,意味着中国人寿和平安未来15年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要高达26%和19%。但据他估计,两家公司实际的新业务利润增长预期在

 

 

 

中国品牌总网


上一页  1 2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沪指四大权重股全部进入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三大思路掘金猪年股市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