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 人造美女竞技场
2004年12月18日,备受瞩目的中国首届“人造美女”大赛落下帷幕。本次比赛大造噱头,连男主持人都是上海一位“人造美男”。变性美女刘晓晶和62岁的人造美女刘玉兰最后分获最佳新闻印象奖。成立至今仅1年多的主办方天九文化传媒公司,宣布已成立一支“美女军团”,号称将拥有中国最大的“美女生产经营流水线”和“造美工厂”作为自身的发展目标。
颇有意味的是,使“人造美女”杨媛一夜成名的当年那次环球洲际小姐大赛,其承办方正是这个天九传媒。当时事后还被杨媛以名誉侵权告上了法庭,在这场当事人所谓的“炒作”与“反炒作”的博弈中,天九迅速转向“人造美女大赛”的新兴战场,继续着这艘名利双收的“美丽之船”。
媒体 人造美女组织者
美女是一种资源,虽然近年来各类选美有过多过滥的趋势,仍然挡不住“选美经济+媒介经济=赚钱”这条金科玉律对主办者的吸引。早有香港无线电视、香港亚视等大牌媒体主办的“港姐”“亚姐”的成功先例,媒体在组织选美中越来越乐于充当组织者的角色,一个显著标志便是媒体与公司的合流,由竞争转向合作。
近年来,在华文媒体圈内影响越来越大的凤凰卫视也开始主办“中华小姐大赛”,无疑是看中了选美比赛带来的多赢的效果。在2002年度星姐选举中,湖南娱乐频道的收视率从平时的4.1%左右,飙升至15.2%,平时的市场份额为9.7%,星姐选举期间则升至24.3%。媒体在这个巨大的美女经济蛋糕中,不甘落后地分到了不菲的效益。
回眸 为人造美女溯源
世界小姐
1951年,一位叫做埃里克·莫利的英国绅士为了将游客吸引到自己开的舞厅里,开始举办了第一次以全世界为范围的选美大赛——这便是世界小姐的开始。没人会预见到这项赛事现已在世界上140多个国家获得了特许经营,具备了极强大的品牌效应。有关资料统计表明,“世界小姐”赛事的举办,将会为举办地带来12亿美元的收益和30%~40%的旅游拉动率。
芭比娃娃
芭比诞生已经40多年了,这个三围38、18、34的美女却总也不老。这个全球卖出十多亿个的性感尤物,使美丽的女人被定义成像可口可乐瓶子的曲线一样的身材。这个世界上最著名的玩偶,拥有窈窕动人的身材、都会女郎的品位、太多华丽的衣饰,激发了小女孩成为成功女人的想象。
PLAYBOY
穿着清凉的女人永远是畅销品,美国人早就深谙其道。1953年,自从《PLAYBOY》的创办人海夫纳第一次将玛丽莲·梦露的照片放上封面,号召“生活即是享受”的海夫纳便一直致力于将新鲜美女慷慨地分享给大众,在举起成了性革命运动的一面大旗的同时,也建立了一个属于兔女郎的金融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