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丹
孔丹,中国最大的混业型财团——中信集团新任掌舵人。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6年7月27日任命孔丹为中信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完成了最大国有金融企业的换班。中信公司一身凝聚中国“窗口企业”发展的一部当代史。它完成领导层交接换代,是年度经济史上的大事。
中信集团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主要经营业务在金融业、房地产开发、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实业投资和其它服务业领域。目前,其总资产已达7000多亿人民币,有40多家子公司和控股公司。这个中国最早的窗口企业已经成长为经营门类最齐全、涉及领域最广泛的的国有公司。
人们对中信新帅孔丹充满期待。
余彭年
这位84岁的企业家,是中国最慷慨的人。为了行善,他捐出了自己所有的财产。他3年行善累计20亿元。
余彭年1958年从上海赴港,在港台经商50年,先打工后做老板,主要从事地产建筑、酒店业,最终从勤杂工成为五星级酒店董事长和著名慈善家。
2003年,为帮助白内障患者,他启动了“光明行动”计划,该计划将用5年左右的时间,耗资5亿元人民币,陆续对内蒙、西藏、甘肃、湖南、辽宁的白内障患者进行救治。
2004年1月1日起,余彭年辞去酒店董事长职务,将深圳彭年酒店的业务交由希尔顿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管理,并为此每年向希尔顿支付1500万元。这一切只为更投入地做善事,成为一个专职慈善家。
茅于轼
刚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使孟加拉经济学家尤努斯的传奇故事举世皆知。而中国同样有一位热心农村“小额信贷”的人,他就是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
13年前,茅于轼协同林毅夫、汤敏等在山西吕梁市临县湍水头镇龙水头村以私人名义开始小额信贷实验,把500块钱交给了龙水头村一个叫雒玉鳌的小学老师,请他贷给村子里的穷人。13年后,这笔钱不断吸收朋友捐助和村民存款,从500块发展到了130万元,扩大到了3个村子。
龙水头村13年里接待了无数参观者。中国银监会主席不但自己题了字,还掏了钱,捐给这家“银行”。
这位“知行合一”的中国知识分子,或许代表着中国经济的另一个方面。
俞敏洪
2006年9月6日,新东方在美国NASDQ上市。
此前,俞敏洪从骑着自行车到处刷培训广告做起,一手建起了中国最著名的出国英语培训基地。随后的知识产权之争并未打跨这家机构,他在新的游戏规则下做大做强了新东方。
“用美国人的钱,来办中国人的教育”。在海外上市后,新东方将把资金主要用于进一步扩大其英语培训,进而收购一两家实体大学,新东方将可望拥有具体的学历资格。
媒体评价说,新东方此举或许有望开启中国新的私立大学时代,意味着中国教育产业新纪元的来临。
黄光裕
中国零售业“教父”,福布斯中国大陆首富,辉煌与“问题”并存的典型中国富豪。
创业初始,黄光裕便敏锐觉察出北京家电市场的巨大潜力,决计做长久生意,并确定了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一举打破了过去百货店经营家电的垄断局面,使国美在北京迅速站稳了脚跟。1999年国美迈出了建立全国连锁网络的关键一步。
事业如日中天之际,黄光裕却把国美电器总经理一职托付给妹夫张志铭,自己另外创办了总资产约50亿元的鹏润投资有限公司,退居幕后进行资本运作。而此时,《财经》杂志却在自己的网站上刊登了针对他和他的兄弟早年涉嫌通过房贷、车贷业务骗贷的“原罪”,并因涉嫌住房按揭业务受到相关部门调查的报道。
集成功、疑问于一身的中国内地“首富”,正像一个寓言,画出了中国经济人最真实的脸谱。
向文波(Blog)
三一重工(24.39,1.01,4.32%)总裁,推动保护民族基础制造业新政策。
2006年夏天,身为装备制造业内人士的向文波,在其个人博客中接二连三地撰文抨击外资私募基金凯雷以20亿元收购徐工集团82%股权一事,博客的点击率迅速蹿升至30多万人次。
几乎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出台文件,要求规范装备制造业的重组并购工作。
一个企业家关注并推动保护民族基础制造业新政策,体现了中国企业家超越微观层面,关注家国天下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