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新能源”?
在中粮的主业重组中,最吸引眼球的无疑是新进入的新能源领域。
在联合证券化工行业分析师肖辉看来,燃料乙醇绝对是值得掘金的行业。她告诉本报记者,燃料乙醇已不存在技术瓶颈,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而且油价不可能回到从前了,燃料乙醇可以与汽油直接进行互混,而且掺混10%不需要发动机改造,可以缓减一部分对汽油或柴油的需求,具有战略意义。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燃料乙醇对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都很有好处,前景十分看好。
肖辉分析:“中粮最大的优势在于对原料及成本的控制,利润空间应该很大,毕竟燃料乙醇行业还是限入的,而且技术成熟,无需太多投入。燃料乙醇行业多为地方国有企业,在管理方面和成本控制方面应该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中粮通过兼并收购直接进入,成本低收效快,但毕竟新能源领域与粮食食品行业在经营思路、人员管理、安全、技术、流程等方面都不一样,能不能做成功还需要时间去检验。此外,我国在发展柴油轿车还是汽油轿车的路径还没有定论,柴油的动力更强、更环保,可能是趋势,但是生物柴油在全世界范围内技术还不成熟,还需要大量的投入和开发。中粮也在致力于从含油植物中提取的生物柴油,但能否走到前面还要看今后的投入。
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要靠国家的政策扶持,目前发改委正在制定燃料乙醇的行业标准,对产品、销售环节、企业要求很严格。中粮参与了规则制定,进入资格应该不成问题。“最具潜力的是生物柴油,尽快实现利润的是燃料乙醇。”肖辉说,在燃料乙醇方面中粮可以收购像丰原生化这样的公司,但如果想做新能源行业的领袖,在生物柴油方面同时布局是不错的选择,ST天颐的菜籽(油)一方面是食品饮料的原料,一方面可用做生物柴油的原料。当然,像丰原生化、ST天颐等重组类企业往往会要求收购方承担债务。
中粮早在2005年就提出要将生化能源打造为核心产业之一的战略目标,玉米事业部也正式更名为生化能源事业部。10月,中粮旗下年产40万吨燃料的乙醇项目已经在广西正式开工。此前,中粮已经在河北、内蒙古等地拥有约80万吨的项目。预计将投入超过35亿元的资金,在2008年投产。此外,中粮欲整体收购沈阳红梅味精和已经控股20%的吉林燃料乙醇公司的消息也不径而走。
专业化与多元化之辩
宁高宁有一个著名的大猫非猫理论。他在《26只猫和一只虎》里说:“大猫非猫,猫大成虎,一只虎的力量远超过26只猫”。这一理论曾经带给华润无限风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谈到:“多元化也有成功的,专业化也有失败的。多元化发展最主要的问题是领导力的问题,对业务、对职业经理人、对风险的控制和驾御能力。一个企业要进行多元化的扩张,需要非常好的职业经理人队伍,专业知识、运作能力、职业操守缺一不可,最重要的是职业操守。但是,中粮是否有足够的熟悉该行业的人才派驻到兼并收购的企业中去?中国缺乏一个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一个企业多元化扩张最后的命运系于一人。而且,我不太主张产融结合,风险非常大,如果中粮是出于看好金融市场还说得过去,但如果是想通过金融业务来支持实业的融资,那是很危险的。”
刘树坤则表示,并购中最大的问题可能是产业定位和执行能力,这关系到最后能不能理顺几个产业。很难判断中粮多元化未来会怎样,可能有些会做得比较好,有些则不好。
“中粮集团最大的问题是整体利润不高,内部战略协同做得不好。”熟悉宁高宁资本运作的知情人士则对记者表示了自己的忧虑。他说,多元化本身是分散资源,多头管理,有相当的复杂性,而且企业文化、管理理念、人员等方面的融合往往关系着并购的最后结果。对于中粮而言,宁高宁的个人风格太强了,适合华润的未必适合中粮,毕竟实业与金融差距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