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印度的遭遇只是一个缩影,为了降低外资在印度合资公司的持股比例和抑制外资公司在印度市场上的扩张,印度政府一直在采取变通的手段,“毒可乐”事件只是一个代表。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印度卷入了一场激烈的争辩,来自这两家公司的产品样本被印度官方检测出残留杀虫剂严重超标。尽管可乐和百事处在风暴的中心,真正感到担心的却是印度的公司。现在,印度十几个邦已经开始禁止销售上述两家公司的可乐饮料,而美国也开始威胁将撤出在印度的部分投资。
一份报告引发的争辩
引发这场争论的是两周前的一份报告,总部设在新德里的印度科学和环境中心检测发现,可乐和百事的部分样品杀虫剂超标24倍,其采用的是印度联邦标准局制定的标准,但科学和环境中心只是印度一家民间机构。
科学和环境中心报告说,他们检测的57个样本中,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生产的11个品牌的产品杀虫剂严重超标,部分样本超标甚至多达140倍。
《亚洲时报》报道称,事实上,印度科学和环境中心检测出可乐杀虫剂超标并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03年,该中心就发现在印度市场上销售的软饮料中普遍存在杀虫剂超标的问题。那次发现也在印度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风暴,印度议会甚至也被卷入,部分议员威胁要对这一事件展开调查。但是,3年过后,情况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印度市场上的软饮料杀虫剂超标问题仍然没有改观。
可口可乐公司已经对印度科学和环境中心的检测结果表示出了公开怀疑。百事公司的负责人也坚持说,他们不过是成为了别人攻击的对象。百事公司在其广告中公开宣称,在印度市场上销售的绝大多数奶制品饮料和茶饮料中的杀虫剂超标要远远超过可乐饮料。可以说,杀虫剂超标是印度饮料市场上的一个普遍现象。
欲降低外资持股比例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印度的遭遇只是一个缩影,为了降低外资在印度合资公司的持股比例和抑制外资公司在印度市场上的扩张,印度政府一直在采取变通的手段,“毒可乐”事件只是一个代表。由于拒绝减少在印度合资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可口可乐在印度就遭遇了种种意料之外的麻烦。1977年可口可乐被迫撤出印度市场,直到1993年印度开始自由化改革可口可乐才重新返回。
尽管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印度进展颇为迅速,当地厂商仍然控制着印度的软饮料市场。在杀虫剂残留问题上,这些当地产品甚至还不如百事和可乐做得好。然而,印度政府对此却网开一面,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印度工商界担忧
可乐和百事都在印度展开了广告攻势,向公众宣传他们产品的安全性,按照国际标准和印度国内的食品卫生标准衡量,这些可乐都是合格的。可口可乐发表声明说,该公司在全球按照统一的质量标准生产,因此,在印度喝到的可乐与在巴黎喝到的可乐一样都是安全的。
尽管被大肆炒作,印度工商界却对抵制可乐的行为表示了担忧。印度工商业联合会负责人Amit Mitra说:“这样的检测应该由官方认可的权威检测机构进行。”他说:“这一事件很可能影响到外国在印度的投资。”
Amit Mitra说:“没有权威机构的认可就随随便便采取行动,不仅会伤害到外国投资,印度本国相关产业也将受到冲击。”在美国撤出投资的威胁下,对印度来说,真正有毒的显然并不是可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