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LG电子目前在中国建立7所革新学校,目的就是以独特的文化改造企业。不久前参与培训的一位中国籍新员工形容“这是一次炼狱”。
同时,金双秀积极学习三星低成本策略,努力改革供应链,将产品库存量减少三成。
对于三星而言,LG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对手。市场调查显示,LG电子2005年电视发货量为1816万台,占全球总量1.7752亿台的10.2%。三星以1634万台的发货量位居第二。韩国LG电子一跃成为2005年全球产量最高的电视机生产商。
高低端都在“厮杀”
和三星每年在广告宣传上花费几十亿美元提高品牌价值不同,LG通常把重点放在多卖几部手机、几台电视上。
随着金双秀一个多月前在北京的亮相,LG着力高端的“蓝海战略”也渐入佳境。
2005年,LG电子实现了全球前三季度家电利润率9.1%的佳绩,创世界第一;2005年初,LG手机超越西门子成为全球第四大手机厂商,同期LG电子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成长最快的高科技公司。
但是,LG不错的产品质量和不小的市场份额,却不能改变LG相对中低端的品牌形象。和当年三星一样,LG将手机作为打造全球高端品牌的重点。
“巧克力”正是一款定位高端、在韩国非常火爆的新款手机,金双秀将中国定为海外首发站,并雄心勃勃提出在中国销售100万台的目标。
就在金双秀在北京亲自推广手机后几天,LG电子同时推出了43款高端产品,涵盖了平板电视、空调、洗衣机等大部分产品线,其中包括50英寸高清等离子电视。产品更新速度,成为LG与三星拼抢的关键点。
LG在学习三星一切精髓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创新。LG在销售高端产品时就使用了“LG”这个品牌,而低端的产品就使用“Zenith”,这个1996年买来的美国品牌。这样,公司就可以在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不损害公司的形象。
就在LG试图改变卖廉价商品的形象之时,三星却开始向低端市场延伸。
所以,看似不同的发展策略,却映射出手机行业里越来越白热化的厮杀场面。
第三市场的争夺
“你方唱罢我登场”,用这句话形容LG与三星交替进行的市场活动一点儿也不为过。
三星刚在印度组织了一场战略研讨会,宣布2010年前要在印度实现55亿美元的销量。LG就向媒体宣布,他们被巴西某杂志评选为排名第一的电子企业。
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这“金砖四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使三星和LG这两个竞争对手不断地在这些地区实施富有“杀伤力”的举措,并不断地声明自己在这些市场中的地位。
金双秀来北京推销新款“巧克力”手机时,跟媒体说希望在报道相关新闻时,将“LG电子中国公司”写成“中国的LG公司”。
这款型号为KG90的巧克力手机,正是LG第一款完全由国内本土研发生产的手机。在前任中国区总裁孙晋邦任内就在强调的本地化战略,终于走出实质性的一步。
根据LG的预测,2006年LG中国公司的销售额有望达到100亿美元。但和过去一样,大多数销售额来自出口,估计出口销售额能够占到总销售额的80%-85%。LG电子在中国的销售至今还没有实现盈利,这样的结果显然不能让总部满意。
面对快速变化的国内市场,LG不那么本土化的战略还反应迟缓,这样的局面正在改变。上任几个月的禹南均正指挥LG中国进行一场大调整,这也是LG电子在中国13年来最为复杂和激烈的一次改革。
新任中国区总裁禹南均今年1月来到中国。禹南均在LG电子工作已经32年,他同样是一位以执行力强而著称的领导者。在韩国的时候,他就一直学习中文,酷爱中国历史和文化。LG目前在国内的管理团队还都是韩国人,这一次禹南均明确提出“到2010年,中国人将占到70%—80%”。
看来,三星和LG间的“星G之战”高潮快要来临了。金双秀和尹钟龙,这两位同样果敢的CEO,谁的“生鱼片”卖得会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