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探路者已经连续四年成为中国南极考察队独家专用产品。
而就在几个月前,探路者又推出了极地仿生科技平台。
极地仿生科技主要通过汲取自然生物在形态、结构、特质、功能等各种优异的进化特征,结合产品概念进行研发与设计创新,并运用高科技仿生技术开发而成。目前,极地仿生科技平台包含TiEF和SAFree两大科技板块,其中TiEF PRO(防水透湿创新环保功能科技)、TiEF DRY(智能单向导湿科技)和TiEF SKIN(超轻防晒科技)已经在北京商业科技周上亮相。
可以说,极地仿生科技平台的建立,提升了探路者品牌产品的科技含量,为探路者成为领先国际的户外用品品牌做了强有力的铺垫。
“通过这一平台,我们想表明两个态度”,张成强调,“探路者不仅仅是一个消费品牌,更重要的是想在户外领域成为科学技术的探路者;我们还要证明自产品牌的技术并不比国外品牌差。”
企业科技创新和户外产业升级需要产业集群的强势崛起,张成希望,公司所在的中关村昌平科技园区能够聚集一批户外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并给企业以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支持,通过产业联动推动区域经济的升级,也带动企业实现更高层面的发展。
多品牌联合发展
做“大户外平台整合者”
“2013年,中国的活跃户外品牌有823家,年收入额145亿元。未来5-10年,市场容量将达到800-1000亿元。这个市场会经历一个从起步、培育到释放的过程。”
“只有细分才能更准确地满足特定消费人群的需要。”张成举了个生动的例子,“原来,我们一双鞋穿一天,一年只要穿两双鞋。而现在,不同的环境下,我们会穿不同类型的鞋。”
正是基于市场细分的需要,探路者于2012年制定了多品牌发展战略。
如今,探路者销售收入中的60-70%来自服装,服装又涵盖了探路者、ACANU和Discovery Expedition三个品牌。
自有品牌探路者主要聚焦于登山、徒步、露营、探险等相对专业领域;电子商务品牌ACANU聚焦22-28岁、喜欢网购的消费群体,以骑行为主要目标,该品牌将户外的概念进一步扩大,倡导“都市穿行”,充满了年轻化和时尚化的色彩和款式。而Discovery Expedition品牌源于美国Discovery探索频道,定位于20-45岁消费群体的中高端休闲户外用品。
以美国VF集团为标杆,在多品牌发展战略下,探路者计划在2017年实现净利润翻两番,达到6.8亿元的水平。在这期间,探路者还会寻找“具有爆发力、在细分领域中较为成熟的、占前五甚至前三的品牌”加入探路者的队列。
但是,探路者并不满足止步于此。
张成道出了探路者另外一个发展方向。“企业发展只有两条路可以选,一是创新,二是重组。过去,探路者是一个专业的装备提供商;未来,它将成为综合的自主特色旅行的综合服务提供商。”
目前,探路者正在着手搭建一个面向全球的自主特色旅行门户平台,该平台会涵盖所有特色出行服务,满足消费者从萌发出行意愿,对他人出行经验的参考、会员之间的互动、出行装备的专业推荐,精彩旅程的实现到深度的体验分享等全套需求。探路者将围绕上述需求从线上和线下双管齐下提供一系列的服务。
张成还透露,目前炙手可热的可穿戴设备的研制也已经纳入探路者的整合计划。未来,可穿戴医疗设备,如“登山过程中随身携带心脏、脉搏测试器”,以及可穿戴多媒体设备,如“带给户外爱好者的娱乐体验”,都是探路者重点考虑的整合对象。
就在记者采访张成后的第五天,探路者与新加坡Asiatravel.com Holdings Ltd在北京签署了《新股认购合同》,公司拟以自有资金认购Asiatravel发行的4000万股新增股份。认购完成后,探路者将持有Asiatravel公司14.15%的股权,为该公司单一持股最大股东。
未来,在拓展国内户外旅行市场的同时,探路者将利用 Asiatravel 的资源规划设计东南亚特色户外旅行项目,开拓东南亚特色户外旅行市场。
“户外行业的特性决定了除10岁以下的小孩和80岁以上的老人外,其他人都是户外的潜在爱好者。”张成笑谈,“我们应该多出去走走,去享受自然带来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