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虽然宏碁高调收购了Gateway,但整合之后却发现,Gateway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根据Gateway财报,2007年第一季公司出现了净亏损。第二季度,尽管保住了美国本土第三的位置,但其5.6%的市场份额与戴尔、惠普相差甚远。
李易认为,宏碁为盲目的市场占有率付出了过高的成本,且忽略了Gateway的市占率正在迅速下滑。
证券投资公司BNP分析师加尔文·黄曾对外表示,宏碁的这起收购合理价格应为较Gateway周五收盘价溢价10%~20%,宏碁为新增的每1%的市场占有率付出了3.5亿美元。
这与联想收购IBM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004年年底联想以6.5亿美元现金和6亿美元的联想股票的代价收购IBMPC业务时,联想仅为新增的每1%的市占率付出了2.9亿美元。
李易认为,宏碁在与联想的博弈中,显然联想的优势更多。联想在政府采购、国家政策上享有很多优惠,虽然宏碁位居全球第三,但宏碁在中国的市场关注度只有3.1%。
通信专家陈志刚认为,宏碁的成功在于低廉的上网本产品,但是,苹果iPad的迅速走红和iPhone掀起的智能手机热彻底摧毁了宏碁的上网本帝国。“先过度追求上网本,然后拘泥于受到冲击的PC业务,使得宏碁在销量下滑的同时,企业利润率也持续走低。”
宏碁2010年的财报显示,其利润率仅为2.3%,远低于苹果的21.5%、惠普的9.5%和戴尔的4.3%。
而2011年,宏碁CEO兰奇的离职,让宏碁经历了一年的组织架构调整和运营动荡,并交出了历史上的首次巨亏业绩单。财报显示,2011年公司运营亏损达64亿新台币,税后利润为-66亿新台币。其第一季度净利润仅为12亿新台币(约合4148万美元),同比降幅达64%,运营利润则同比下降了56%至19.3亿新台币,创造了6年多来季度净利的最低水平。
产品线布局失误
目前,联想已经开始从传统的PC厂向以移动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转型,但宏碁4年来在中国的布局乏善可陈,除了PC和笔记本外,其他的包括移动互联网,消费电子都缺乏有影响力的产品。
“宏碁一直缺乏一个长期持续性的战略。”李易认为,面对竞争对手,宏碁要想突围已经为时已晚。
宏碁集团董事长王振堂此前曾表示:“个人电脑仍将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此外,宏碁还将进军新兴的移动设备市场,在这一领域,公司将进行谨慎的投资。”
而恰恰是这种谨慎的态度让其错失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布局的机会。
实际上,宏碁并不是没有进行移动智能终端的尝试,但步伐明显过慢。2011年11月23日,宏碁才在美国推出自己的第一款平板电脑,不仅落后于苹果,也晚于戴尔和三星等竞争对手。
另一方面,在智能手机领域,宏碁的布局更早,2008年宏碁斥资数十亿并购台湾知名智能手机制造商倚天研发自有手机,但是并没有太大的作为。
近期,外界传出宏碁或再次重拾智能手机业务。宏碁方面表示,其去年在重庆设立研发中心,针对智慧型手机所用的软体与应用程式进行开发。
不过,业内普遍认为,宏碁在中国大陆手机市场定位是在中高端市场,价格定在1500~3000元,而这意味着,宏碁将面临华为、小米、联想、诺基亚等一系列厂商的竞争,前景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