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新闻中心 >> 品牌聚焦

日本电子业三大巨头为何落寞:恶化的竞争环境


[  经济观察报    更新时间:2012/7/14  ]    

 

  在其2012年改革方案中,索尼将数码影像、游戏、移动业务列为重点发展的核心业务。但索尼中国相关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暂时没有听说公司有研发如i-Phone一般全能型产品的计划。

  对此,一位曾经的日企粉丝在《东方经济报告》杂志网页上写道:“日本(公司)似乎从未学会研发和推广好的软件产品,而这正是如今电子产业最为蒸蒸日上的业务。”他将现阶段日本电子公司在技术上的短板称为“非日本发明”综合征。

  MM Research 调研机构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2011 年iPhone 以726 万部的销量夺得日本智能手机市场的销售桂冠,苹果去年一年的净利润更达到310亿美元;而同期的索尼年报却以56亿美元的巨亏收官。

  彭博社曾在报道中评论说:“苹果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除非索尼可以生产出苹果那么棒的产品,否则想要迎头赶上,将会难上加难。”该社还援引埃德温,亚特兰大投资研究会社社长,说:“(现在)三星的产品质优价廉,但是索尼却无法做到。”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曾有一句名言:“你不能只问顾客要什么,然后想法子给他们做什么。等你做出来,他们已经另有新欢了。”

  绩效主义VS。大企业病

  为什么曾经的源创新公司如今会创新无“源”?

  6月13日,北京大学企业家研究中心主任王育琨的博客上刊登了索尼前常务董事天外伺郎5年前的一篇旧文。该文将索尼自2003年以来的经营颓势归结为“激情集团”、“挑战精神”和“团队精神”的消失,矛头直指索尼实行的“绩效主义”考核体系。

  天外伺郎的观点有待商榷。诚如索尼中国相关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所说:“绩效是公司管理的工具,所有的上市公司都需要对股东负责,(都需要)进行某种程度的绩效管理。”然而,很难否认的是,中规中矩的绩效主义的确会形成对“激情集团”和“挑战精神”的慢性侵蚀。

  一个典型的例证是,索尼近年来“流创新”上并非毫无建树,但“源创新”却停滞不前。索尼中国相关负责人介绍道,索尼中国在2011年共实施了数百个业务运营流程改善项目。集单反相机的功能和便携相机的小巧于一身的“微单”便是索尼“流创新”产物。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创新是能够在现有的绩效系统内被考核和肯定的。如果是一个如同iPhone一样的革命性产品或者理念,恐怕很难被绩效系统有效识别,更难说鼓励了。

  美国科技博客网站BusinessInsider7月初评选出本世纪迄今10款最重要电子产品,iPhone、iPad、iPod和MacBook Air等4款苹果产品榜上有名。微软也因为Xbox和Kinect上榜,甚至中国朗科也发明了U盘。但日本电子产品无一入选。

  在“绩效”体系上陷入两难,日本电子企业如今难以实现源创新的窘境也许可以用另外一个词来解释:大企业病。

  索尼、夏普和松下普遍存在产品线过长,导致重点模糊、方向不明的问题。长谷川和广在诊断日本电子企业就把“过长产品生命线导致新产品延迟推出”列为它们经营困境的原因之一。4月初就任索尼CEO的平井一夫也曾对媒体表示:“过去我们不知道选择发展重点,所以产品四面开花。但是现在我们想把我们的业务重点弄清楚。”

  BBC曾在一篇评论性报道中提到,索尼应当放弃已经盈利困难的娱乐和视屏游戏产品。但在索尼2012年改革方案中,“扭转电视业务”被列为第二项重点,第一重点为“发展包括数码影像、游戏和移动业务在内的核心业务”。

  索尼曾经在电视领域无限风光,其画面质量也一直都是业内最好。此外,它在产业链上游——电视节目制作和提供上也有很强的优势。也许,正是这样全面的产业优势使得索尼很难割舍电视业务,尽管它已经连续七年亏损。

  索尼中国相关负责人说:“索尼坚持做电视是因为对电视产业的发展和业务的前景有清晰的判断。索尼认为,电视在家庭娱乐中的核心地位不会改变。”

  但长谷川和广有不一样的看法。他说:“它们(日本电子企业)过多地、错误地投入资金,增加产能。这些产能变成了它们的负担,导致了巨额亏损。”

 

上一页  1 2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李宁西班牙伙伴破产,官方称影响不...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证监会发布2012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