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她在京东商城的订单更是一波三折。“下单后通知部分货品没货,申请退款不能退现金、只能退等值的京东券。几天后我再登录京东的账户时,却发现账户被盗,券也被花掉了。”高女士说,当她通过客服重置密码后很快又再次被盗,“到现在我的账户认证邮箱还是盗号者的”。
而一些电商网站为了吸引消费者,通过微博转发抽取中奖用户、低价秒杀等方式虚假促销。一家专营奢侈品的网站在每天10点推出折扣极低的商品促销,然而连日守候在该网站上的北京市民杨小姐却从来没“ 秒 ” 中过 ,“ 每 到1 0点,那些商品瞬间就‘蒸发’掉,打电话问客服,也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
5月底在业内流传的“售卖1号店90万会员信息资料”的消息再次引爆公众对网络购物安全性的担忧;而当当、京东、苏宁易购、亚马逊等知名网站出现的商品标价错误也引发网民的集中投诉。“ 电商给用户带来实惠的同时也显现出购物体验方面的不足,主要体验在订单合同的履行上。”姚建芳说。
此外,随着快递服务新国标的实施,一些快递公司或是电商企业的物流为了方便,并没有很好地执行“先验货后付款”的规定。
专家指出,一些知名网站盲目扩大销售规模,供应链不成熟、服务不及时,成了投诉的“ 问题大户”。
诚信缺失是其根源所在
综合多名业界人士观点,电子商务投诉纠纷与欺诈有增无减,电商企业“ 诚信 ”缺失是其根源所在。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认为,对当前互联网上出现的诚信问题,应倡导网络服务提供者依法处理消费者投诉。有关部门应建立国家网络投诉中心统一监管,简化手续便于消费者投诉,对恶意侵权的电商给予严厉处罚。
同时,为解决网络购物消费者取证难的问题,应规范买卖双方约定的电子文本,以作为证据使用,以免发生网络材料被删除的情况,增加消费者维权的难度。
专家指出,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规模较大的电商平台的管理和规范,要求这些平台必须要承担社会责任,形成“诚信经营”的舆论氛围。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诚信缺失已成为制约互联网购物发展的“毒瘤”,而当前电子商务领域的种种乱象,与多部门交叉监管和可操作性法律法规滞后密切相关。
据了解,虽然我国之前也出台过相关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例如《电子签名法》《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促进网络购物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网络游 戏管理暂行办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等,但都是局部的,有些只是部委规章,缺乏可操作性与全面性,我国尚未出台一部全面的电子商务监管法律法规,推进电子商务立法并加强监管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