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称已于北京翠宫饭店预订了场地,拟于6月18日下午1~3时召开媒体见面会。但本报记者在上述时间前往翠宫饭店,发现现场并没有这个活动。饭店工作人员称,曾有人咨询过预订当天多功能厅的事宜,但最终没有预订。
刘欣此前曾表示,如果中铝领导层愿意和他进行交流,媒体见面会也就没有必要了。
昨日中午,在北京翠宫饭店聚集的多家投行、券商和咨询公司人员也表示,收到过刘欣的邮件,但无法联系到刘欣本人。
一名券商人士对本报称,至今也拿不准这个举报是否可靠:“我们咨询过中铝的朋友,他们也看到过这封信的内容,不过认为信的内容有一些感觉与事实不符。”
本报昨日致电中铝,该公司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无法对此进行评价。
风险重重
事实上,即使没有此番“神秘爆料”,中铝收购南戈壁计划也已有够多的麻烦需要应付。
就在中铝公告收购计划约一周后,蒙古矿产资源局突然宣布,要暂停南戈壁所拥有在该国勘探和开采的若干许可证。
4月26日,中国铝业发布公告称,蒙古政府已经知会了南戈壁、艾芬豪和中铝,该国政府正在考虑通过一项有关外商投资的新法案,关键问题包括了与外国投资者建立公平的转移定价机制和税务机制。中铝同时表示,并没有放弃收购南戈壁,公司和艾芬豪确认,在满足锁定协议的条款和条件的前提下,公司同意在2012年7月5日或之前发出收购要约,随后收购需要在要约发出后的36天之内完成。
作为向全球矿业企业转型的重要一步,这项海外收购受到中铝的高度重视。
但是海外矿产资源收购蕴含较高风险,亦是不争的事实。过去几年出现过多例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矿产失败的案例。
2008年,央企中钢集团以100亿元收购了澳大利亚中西部铁矿公司(Midwest),而这笔交易的卖家此前收购该公司时成本仅5000万元人民币。该项目也已于去年暂停开采。
2006年,中信泰富(00267.HK)收购了中澳磁铁矿项目(Sino-iron),却发现自己接手了一个“无底洞”——项目投资最初预算为25亿美元,目前总投入已接近71亿美元,且有继续攀升的可能,而项目投产时间则一拖再拖。
为规避央企海外投资风险,今年4月11日,国资委出台了《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称目前央企境外投资仍处在初级阶段,境外投资为企业战略服务的意识不强,投资项目前期研究不够深入,投资风险控制能力和利用全球资本市场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