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解决水质问题再来谈涨价
网民“韩青”认为,自来水问题不像食品安全那么复杂,水质不达标一是因为水源受到污染,厂里产什么,水里就有什么,以至于河流成为了“超级化工厂”。二是因为处理工艺不达标,绝大多数水厂使用的依然是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传统处理工艺,对“魔高一丈”的污染现实无能为力。要提高水质也主要是从这两方面入手。但根治水源是百年大计,涉及国家层面的规划和治理,非短期能够奏效,当务之急还是要让水厂上马深度处理工艺,并逐步更新管网。这就牵涉到资金问,需要多少钱、谁来出、怎么出,都得是本明白账。
网民“张茂桂”称,与水质50%左右合格率相对应的是,各地正为水价上涨而争论不休。既然要提高水价,至少得看水质是否合格。而如今,相关部门打着“提高资源性产品价格”、“保护水资源”的旗号,让水价频繁上涨。在垄断的名义下,消费者承受着多重压力。从2012年7月1日起,中国将强制执行最新饮用水标准,这恐怕又将成为涨价的一大说辞。但在谈涨价之前,水质问题亟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