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新闻中心 >> 品牌聚焦

发改委限价令又遭规避 药企屡屡上演移花接木


[  每日经济新闻    更新时间:2012/5/8  ]    

   “老药”变脸 价格翻番

  事实上,在“降价死”之外,还有部分药品并未真正消失,而是药企将其“改头换面”后,重新包装上市,新药的价格却比老药翻了几番。

  前述连锁药店的销售人员向记者透露,药品“变脸”的情况很常见,有的降价药品,生产厂家一样,但(药企)会换个包装,或是多加一种成分重新上市,“还有一种情况是变换剂型和规格,如片剂变为胶囊,10粒装的变20粒。”

  家住西安长安区的杨女士,隔段时间就会购买一些常用药以备用,她在买药时就曾遇到过药品“变脸”的情形,“我记得诺氟沙星胶囊曾散装卖,一板很便宜,后来都变成了盒装,价格涨了几块。还有牛黄解毒片,以前一袋是5毛,后来也变成了盒装。”

  她补充说,部分药品的化学成分和学名其实是一样的,但是加了商品名称之后,药品的价格就相差好几倍,“比如用于治感冒的双扑伪麻片,药店就有各种品名的双扑伪麻,不同品牌不同厂家,价格相差数倍。”

  对于“老药”变“新药”的现象,各地的报道亦不鲜见。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贵阳市民何先生曾经常服用一种名叫阿昔莫司的药品,用以降血压,以前买是71.11元/盒,但当他最近再次购买时,同厂同剂量的药却从胶囊变成了片剂,而价格亦涨到了99.36元。

  另据有媒体报道称,已经不常见的普通红霉素药品,“重生”后市场上就有47种名称,价格是普通红霉素的10倍。再如一种名为巴米尔泡腾片的药品,其实就是阿司匹林改的,但价格相差几十倍。

  针对药品频频“变脸”,规避发改委药品“限价令”的现象,发改委去年出台了 《药品差比价规则》,明确规定相同有效成分的药品,不得以名称不同、包装材料不同等为由,制定不同价格,防止企业通过变换名称变相涨价。

  此举被业界认为是发改委应对药品“变脸风潮”的有力举措,但更多人关注其执行的效果。“药品差比价规则出台后,会让药品变相涨价的现象得到遏制,但是规则出台后能否有效实施,地方监管很重要。”曹林表示。(作者:黄洪波)

上一页  1 2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调查称86%中国消费者不买标有中国制...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国内钢市“悲观气氛”趋浓 供...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