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老三
前一段时间,茅台入奢的传闻搅动了整个社会的神经,逼得一贯低调的茅台酒厂不得不出来澄清其并没有入奢的打算。在笔者看来,不论茅台是否承认其奢侈品身份,它显然已经是奢侈品了。
问题是,茅台入奢,关卿何事?中国人不是一直抱怨中国是奢侈品消费大国但却没有自己的奢侈品品牌吗?茅台冲了上去,难道不是件好事吗?
事情当然没有那么简单。
奢侈品是靠市场竞争奠定其品牌地位的,茅台的情况略有不同。贵州省委书记为何替茅台辩护?归根到底是担心茅台酒从公款消费清单中落选会影响茅台酒厂的业绩,进而影响到贵州省的财政收入。有统计资料表明,茅台对贵州省财政的贡献率高达7%。
在这种情况下,2011年4月,贵州省委、省政府曾专门召开了支持茅台酒厂加快发展的专题会议,这对一个酒厂来说也算是史无前例。而多年来,在贵州,政府对茅台可谓万千宠爱集于一身,从技改资金到拆迁扩产等无不大力支持。正是在这种呵护支持下,正如本报记者报道所言,茅台的市场化程度其实远不及其品牌影响力。要言之,茅台的奢侈品地位并非凭茅台酒厂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在这种情况下,舆论对茅台入奢的争议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当奢侈品嫁接上了官商文化,是否喝茅台就成了所谓上流社会和普通老百姓身份划界的界碑。站在界碑一方的人情绪化地把对另一方人的埋怨转嫁到界碑身上并不是一件显得特别突兀的事。难怪有人会尖锐地提出一个问题:茅台成为奢侈品是对谁的羞辱?
谁在异化茅台?整个社会都在异化茅台。我们可以问,茅台高管为何面对指责沉默不语,但你又能指望袁仁国说什么?他能说清楚茅台这个折射镜里的种种纠葛吗?
茅台需要祛魅,这不是茅台酒厂能够做到的。要平息社会对茅台的种种议论,至少需要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以及与其匹配的治理环境。而一个祛魅后的茅台,如果真正能够成为国际公认的奢侈品,老百姓即便买不起,也会为其欢呼的。这就如同大字不识的文盲也会为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欢呼一样。(作者:萧三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