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收入差距过大,对消费的不利影响越来越明显。尽管富人奢侈品消费的增长速度很快,但这在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只占很小一部分,难以指望其带动中国整体消费。
中国游客购买力震撼日本 出手阔绰应保持理性
“北京镑”横扫伦敦
中国游客圣诞在英国挥霍10亿英镑 引发媒体关注
赢了关注输了格调?
最近常在国外主流媒体上看到类似“中国游客一掷千金”之类的报道。看到这样的新闻,不禁让人感叹:“中国人太有钱了!”然后又会从这些报道中品出一些“酸”的味道。
这让记者想到前不久在曼谷免税店看到的场面:门外一字排开的是写着中文的大巴,从车上下来一批批中国游客涌入免税店,一进门,便发现里面已经吵闹得像个菜市场
关于中国游客为什么在境外买得如此疯狂,我们能找出许多原因和心态,这确实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国情。是的,国外的某些商品是比国内便宜,我们也要为亲戚朋友带些手信,但如此大规模的境外血拼潮是否也掺杂着些许非理性的味道?
“住便宜的酒店,吃唐人街的中国菜,在景点到此一游,整天忙于购物”,这依然是中国游客留在外国人脑海中的印象。原本购物只是旅游过程中的一个节目,但如今不少中国游客却是有些本末倒置了,甚至买到最后还被贴上了“暴发户”、“有钱没品位”的标签,这不是空穴来风。
反思一下,在国外购物的时候,你是否曾因兴奋于价格而不自觉大声喧哗,是否在还没搞清楚品牌名字怎么读法就为了个Logo甘心埋单?与我们在境外购物消费数目同比增长的,更应当是品位和格调,当然品位和格调并非一日铸就,中国的出境游发展仍在初级阶段,当有一日国人出境游成为更加普遍的常态,也就会比现在更会玩、更懂买。
“北京镑”在英国大受欢迎
英媒关注中国富豪在英抢购
奢侈品市场主力军华人买起“半个伦敦”
不仅是有条件出境旅游的消费者钟情海外购物,许多从未出国的人们也开始“曲线”海外购物。今年春节聚会,山东临沂市民崔娟的一款名牌挎包吸引了很多朋友的目光,而这款3000多元的包正是崔娟托同学从美国代购的。
她说,这款包在国内的价格要5000元以上,在国外买不仅便宜质量又有保证,很划算。在日本留学的杨曦每年回家都要带回许多电子产品、化妆品之类的商品,有的是帮别人买的,有的是打算送人的,今年春节回家带的东西最多,超过了1万元。
杨曦总结了三条愿意海外购物的原因。首先是价格便宜,每年夏季和圣诞节时,许多大品牌都会有较大的打折力度,一些在国内很少打折的品牌也会打上五六折。二是产品上市快,品种多,许多人愿意购买一些国内尚不多见的新东西,特别是一些新奇的电子产品。三是产品质量,许多消费者更信赖国外产品的质量。
此外,一些消费者还通过网上代购的方式购买海外商品。许多商家还打出“一天一团”“免税代购”等促销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