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突然暴跌
5月30日,国家发改委的绿豆专家组在做完调查后,刚刚离开洮南市。
“绿豆交易就像炒股,又有风险又刺激。赚是大赚,赔也是大赔,可能一日暴富,也可能一夜倾家荡产。”一些收购商在谈到绿豆交易时这样比喻。
这一比喻在6月份已得到了印证——进入6月,绿豆价格突然开始大幅跳水,短短10来天的时间,就从每斤11块多暴跌至5块多钱。
突如其来的暴跌并非全无预兆。
洮南市隶属的白城市绿豆产业协会会长吴忠正对媒体透露,5月30日,国家发改委成立的绿豆专家组刚刚离开。
“绿豆价格的不断疯涨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5月底国家发改委下派的工作组已经前来洮南对绿豆价格进行了调查,召集当地收购商开会,了解涨价原因,探讨如何平稳价格。”常立春告诉早报记者,随着国家调控干预,对市场的囤积行为开始予以打击,6月以来,绿豆价格开始大幅回落。
“据说是查到了我们这里一家小的收购点涉嫌游资炒作行为,幕后投机者是房地产商、山东粮油企业等,几家合伙出资的,当时全国好几处仓库囤了1万多吨货,就包括洮南这个收购点。”一位于姓收购商说。
囤货商大叹:赔钱了
“跌得太快了,货全砸在手中了。”
“跌得太快了,货全砸在手上了,40多吨豆子。赔了20多万元!”6月9日下午,洮南市杂粮杂豆交易市场的业主郑勇盯着堆在自家货场里已经袋装好了的绿豆说,“这批豆子是20多天前一个上海客户订的,当时从农户和小贩那里收的价格是一斤8块6,转手到上海的价格说好是一斤9块钱。原本这笔生意就算谈成了,就等客户打钱过来我就发货,可就在这时,绿豆价格突然跳水,一路下跌到现在的一斤5块多钱。”
“上海的客户当即变卦,借口说资金紧张,货不要了,剩下自己为砸在手上的这40吨豆子发愁。虽然一斤赔了3块多钱,但是还得尽快出手,等到下半年新豆上市,这些陈豆就更不值钱了!”郑勇说,南方客户跟他们订货时都是口头协议,从没有书面合同一说,所以风险全担在自己身上。
洮南市杂粮杂豆交易市场另一业主王学仁也遭遇了和郑勇相似的情况,“现在还有六七十吨绿豆存货,一斤7块多钱收的。”与郑勇大倒苦水不同,王学仁脸色铁青,出言不多。
据洮南市杂粮杂豆协会会长马金来估计,洮南地区的绿豆囤货大约还有1万吨,有的是低价时收的,损失不大;有些在高位时收的,就全砸在手上了。
除了国家的调控干预,今年入夏以来南方地区多雨、气温持续偏低,对消暑食品的绿豆消费需求不高,也是导致绿豆价格回落的原因之一,再加上缅甸增加了对中国绿豆的出口,使得绿豆的疯狂涨势转眼就成了明日黄花。
马金来说,从市场常态需求,以及保证种豆积极性的角度来说,绿豆价格每斤涨到4元、5元都是合理的,甚至在6元以内都是能够接受的,但超过这一价格就是非正常的游资炒作。
种植户扩种:“受伤”最重
洮南市东升乡原先用来种玉米的好地也改种绿豆了。
“过山车”般的市场行情,受伤最大的是绿豆种植户。
早报记者在洮南实地采访时了解到,绿豆价格的上涨,让往年对种绿豆失去信心的种植户心里又活泛起来。
由于去年的绿豆卖出了三块多的好价钱,洮南市东升乡农户刘莉静今年又多种了一公顷的绿豆地,“你到咱村里去看看,500多户,家家户户都种上绿豆了,多的7、8公顷,少的也有3、4公顷,往常高低不平的坏地才种绿豆,原先用来种玉米的好地也改种绿豆了。”
早报记者跟随刘莉静来到她家的绿豆田边,由于今年的雨水格外好,刚播下10多天的绿豆种子已抽出一寸多长的嫩苗,长势的确喜人。
据东升乡王姓副乡长介绍,今年全乡绿豆种植面积比往年增加30%-50%,要保证豆农不亏本,今秋绿豆价格至少要维持在3元一斤。种植面积大增会否重蹈2008年豆贱伤农的覆辙,乡政府会否对种植户指导和干预?王称,“现在都是市场经济,市场会自主调节,乡政府没有对农户作出多少指导和预警。”
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东升乡,由于受今年绿豆价格虚高影响,东北各地绿豆的种植面积普遍都比往年增加了30%-50%,这引发了不少关于今秋绿豆价格再度“价贱”的担忧。
死水微澜:豆价还在波动
6月中旬,洮南杂粮杂豆交易市场的绿豆价格在暴跌后出现反弹。
绿豆炒作风暂时得到回落,然而死水仍显微澜——就在早报记者在洮南采访期间,当地绿豆价格仍在波动。
6月12日中午,早报记者再次来到洮南市杂粮杂豆交易市场,以南方进货商的身份连续走访了几户业主,令人意外的是,这里的绿豆价格又突然从2天前的一斤5.5元上涨到6.4元。在一家收购站,门口的一名青年先是说绿豆已全部卖完了,继而又将记者引进屋内,问到底需要多少绿豆,当听说记者是专程从上海赶来、想要收购100吨以上的绿豆时,该青年随即表示没有问题,“两三百吨往上都有的是!”
看到记者指着收购站货场里不过百十来袋绿豆摇头表示不相信,该青年赶忙解释这只是一小部分,其他都存在别处仓库里,售价则是6.4元一斤。
“两天前我刚刚来过这里,不都是5.5元一斤吗?”记者问。
“那是两天前的价格,今天又全都涨到6.4元一斤了。”该青年说,就在这两天里,当地一家做绿豆出口的粮油公司出手收购400吨绿豆,因为量太少,价格一下就往上提了七八毛钱。
在其他几家杂粮杂豆收购站,收购站的老板都比较谨慎,对记者的真实身份还心存疑虑,其中一家收购站老板看到记者总一个劲问行情而毫无订货的意思,便客客气气地下了“逐客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