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开始,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袭来,成都女鞋的海外贸易订单锐减。一些依赖外贸订单的中小厂商受到巨大冲击,纷纷倒闭。2009年6月,俄方以打击“灰色清关”等理由关闭了莫斯科最大的华商市场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集装箱市场),宣布集中销毁价值高达20亿美元的中国“走私”商品,其中光是温州商人就有10亿美元的货物被扣。在这场风波中,成都鞋企被查扣的鞋子有上千万双,其中有几家的损失以数千万计,最惨重的超过一亿元。
俄国市场的受困、外贸订单的减少,使得一批鞋厂进入“严寒期”。但国内市场却是另一番天地,“艾米奇”的内销之路顺风顺水。2006年,“艾米奇”开始尝试在央视7套投放广告。接下来很多大型商场都能看到“艾米奇”女鞋,最贵的女靴能卖到四五千元一双。之所以坚持国内市场,张丽娜解释说:“我习惯把事情一件一件地做好,暂时还没有做外贸的打算,先做好国内生意再说”。
她的观点得到另一家知名鞋企“卡美多”董事长助理刘鹰的印证。刘鹰说,近年中国产品在外贸市场遇到技术壁垒、反倾销等各种障碍,反过来内需市场又这么大,“国外品牌都纷纷到中国找市场,我们为何不把家门口的生意做好?”据他介绍,“卡美多”坚持内、外贸“两条腿”走路,但内贸的比例超过了50%。
在转战全国多年后,今年“艾米奇”调头杀回成都市场。一个多月前,“艾米奇”在摩尔百盛开辟其在成都的第一家直销店,8月将进入王府井,12月进入伊藤洋华堂。入市以来,“艾米奇”在摩尔百盛已销售了1000多双,销售额达到20多万元,并进入商场鞋业销售量前十位。
在行业内部,“卡美多”是西部唯一的“鞋王级”企业,近年来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也以每年25%~30%的速度增长。刘鹰说,金融危机之后,成都的鞋企都在探讨转型之道,对内销市场越来越看重,“但这涉及到渠道建设等一系列变革,投入很大,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帮人贴牌变“被贴牌”
成都鞋谋品牌之路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都鞋企都主要是在帮国内外品牌贴牌代工,尤其是温州鞋品牌。但是,贴牌所带来的收益却远远比不上品牌拥有者。张丽娜说,一般情况下,贴牌厂家若能从一双鞋的毛利中分配到10%,就已经是十分良好的状况。同时,小厂家的命运都掌握在大品牌企业手中,一旦缺乏订单,处于产业链底层的小厂家就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
正是看到了这一层,张丽娜和丈夫从建厂伊始,就坚定了发展自主品牌的道路。自2006年起,“艾米奇”自有的生产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张丽娜开始在广州和本地寻找代工厂家。由于品牌名气较响,很多鞋厂都争相为他们贴牌生产。到目前,已经有10多家工厂在为“艾米奇”代工生产女鞋,年产量近百万双,促成就业的工人逾千人。
“既然成都被称为中国女鞋之都,一定要有三五家企业拥有拿得出手的自主品牌,然后通过发放贴牌订单,让更多的小企业赢利”,刘鹰说,打造自己的鞋业品牌是做大企业的必由之路,“卡美多”如今在广州也有很多为其贴牌的工厂。“找到符合标准的制造企业,我们只需要输出流程管理,做好质量控制,就能完成生产了”。
刘鹰说,“卡美多”的终极目标就是像“耐克”这样的企业:没有生产环节,只负责输出品牌、输出管理。“这条路很漫长,但一定要走。”
张丽娜也是雄心勃勃,她和丈夫已经在崇州买下几十亩地,投资1000多万元修建新的工厂,并计划引入法国的生产流水线。以他们为代表的成都鞋企,正依靠自主品牌迎来飞跃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