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没有见到,但我毫不怀疑,李宁以及公司CEO张志勇肯定为此兴奋不已——李宁超越了阿迪达斯。毕竟,这是李宁耿耿于怀的存在——李宁一直是中国体育用品市场龙头,直到2003年首次被耐克超过,2004年又被阿迪达斯超越。
其次是品牌创新,这算是及格分。仅从赞助、代言等方面看,有奥尼尔、林丹、伊辛巴耶娃等猛将助阵,看上去盛气凌人。但从本质上看,李宁在品牌策略上仍采用的是跟随者思路,和耐克、阿迪达斯类似的“金字塔营销”策略。他们都遵循这样的品牌逻辑,顶端是专业赛事、明星运动员,中间是专业、业余运动员,底层是大众消费者。
比如,2009年,李宁在品牌策略上有两个大手笔,一个是签约伊辛巴耶娃,一个是发力羽毛球。其核心目的就是通过顶尖运动员、专业装备为其“金字塔”增加砝码。但从创新角度而言,这种正面对撼的方式,仍是在别人的游戏规则下发力。KAPPA则是采取“倒金字塔”的模式打破了游戏规则。
第三是未来级创新,这算是不及格分。三星曾把面对未来的创新称作“种子事业”,就是5-10年可以创造利润的事业。对中国的体育消费而言,这一未来种子就是“时尚”。2009年9月,摩根士丹利对中国1-3线城市进行的消费者调查显示,产品的时尚感和运动效果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两大主要诱因,且“时尚感”作用超过“运动效果”。
把视线拉到几年前,早在2003年,阿迪达斯和设计师山本耀司就推出专门的品牌Y-3。而李宁早在2007年就启动了时尚战略,当时挖了一位空降兵乐淑钰,但因为文化的冲突,她一年后辞职,这一战略也遭遇空档期。2010年1月,李宁发布了运动时尚品牌LNG,但此时,体育用品的时尚战场已经白热化,甚至孕育了市值300亿元的公司。
对于本土创新标杆公司李宁而言,超越阿迪达斯之后,成为中国体育品牌的“一哥”,似乎不是难事。对它的未来而言,要成为世界前5位的体育品牌公司,前路依然漫漫,惟有依赖创新——更具颠覆意义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