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外包倒单”
面对“有单无人”的情况,一些企业开始将一部分订单转给内地的工厂去做。
罗文敏已经意识到,东莞招工难时代已经来临了,以后对很多企业而言会是涨工资仍然难招人,此外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汇率的变化对出口企业的影响也很大,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企业剩余订单外包出去。
罗文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东莞一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要2000多元,而内地一名工人的工资只要1300元。从大朗的针织厂拿货,假如是12块钱一打的加工费,到内地7块钱的价格就可以完成,从中还可以赚取一些佣金。
记者调查发现,在东莞,很多找不到工人又继续赶订单的工厂,将订单发给那些拥有大量劳工但是缺少订单的工厂,其中以广西、湖南等地的工厂居多。
还有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干脆考虑到内地办分厂,或者干脆将工厂从东莞迁走,来解决“涨工资仍然难招人”的问题。
“明天我就要飞到广西岑溪参加那里一个分厂的成立仪式。”茂荣集团行政总裁曾天仁告诉本报记者,除了位于大朗镇的东莞颖祺实业有限公司,茂荣集团在广西贵港、平南、岑溪等地已经设立了4家分厂,以分流东莞基地的生产压力。
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因工厂倒闭或企业开工困难遭工厂辞退而离开东莞的农民工超过60万人。工厂倒闭和外迁也使一部分农民工不再选择回到东莞,这也是导致东莞“用工荒”的重要原因之一。
下半年或现倒闭潮
几天来,本报记者通过对东莞厚街、长安、虎门、大朗、凤岗、南城等多个镇街深入调查用工荒的情况,一个直观的感觉是,除了企业明显提高工人的工资之外,配套的生活条件也有明显的改善。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在东莞乃至广东省内长期以来廉价用工时代的终结。
长期以来,珠三角加工贸易企业都维系着一条很脆弱的生态链,很多中小型出口加工型企业都依托上游大型加工企业层层分单生存,不管是来料加工,还是包工包料,利润分配已到了最薄环节。
而此次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很可能将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开了10年的加工工厂,罗文敏称今年是最艰难的一年。劳动力成本上涨30%-40%,原材料价格也一直不降,加工行业利润本来就很薄,再涨就只好关门了。
廖飞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开始东莞的经济出现回暖,但工厂破产、员工讨薪的事件却时有发生。一个韩国老板曾经突然失踪,拖欠80多个员工工资总金额十多万元,还欠了房东五六个月的房租。
据了解,东莞工厂老板都会押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廖飞说,目前虽然大部分的工厂都在开工,但是实际上很多工厂却是在赔钱。6、7月份淡季一旦来临,订单减少,资金一旦周转不灵,老板只能选择失踪。因此,到下半年的时候,各种矛盾集中爆发,很可能将掀起新一轮的倒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