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新闻中心 >> 品牌聚焦

中移动手机支付“方向存疑”,谁家受益仍为变数


[  中新网    更新时间:2010/3/25  ]    ★★★

        摘要:2010年2月2日,上海地铁全线试行“世博通”手机钱包,拥有RFID SIM卡的中国移动手机客户,拿手机轻轻一“刷”,即可通过1500个专用通道出入上海地铁所有线路,并可进入上海世博会园区内进行消费。图为乘客正在通过上海地铁人民广场站手机钱包专用通道

     2010年2月2日,上海地铁全线试行“世博通”手机钱包,拥有RFID SIM卡的中国移动手机客户,拿手机轻轻一“刷”,即可通过1500个专用通道出入上海地铁所有线路,并可进入上海世博会园区内进行消费。图为乘客正在通过上海地铁人民广场站手机钱包专用通道 
 
  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曾自信地称:“中移动有5亿用户,如果20%的人使用,就有1亿人成为移动电子商务客户。” 手机支付的美好“钱景”俨然就在眼前。另外,央行第三方支付规范有望今年下半年出台,届时行业将迎来实质性政策利好。巨大的市场空间、明确的投资意愿和政策利好的预期形成共振,2010年或是中国手机支付的爆发元年。然而,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也因其“新”而存在很多变化。手机支付同样正面临着一个新发展侧重点的变化,也牵动着不少相关企业和投资者的神经……

  目前,运营商纷纷抢占手机支付市场。中国电信与银联试水合作,而中移动则已在10省范围内开展手机支付业务的试商用。398亿入股浦发银行更使得中移动获得了“金融牌照”,扫清了其进入手机支付市场的障碍。二级市场上,手机支付概念再度异军突起,甚至引爆了整个物联网概念板块。

  然而,有业内人士表示,二级市场对手机支付概念的爆炒可能存在方向的偏差,因为中移动对于手机支付方向选择上仍然摇摆不定,市场热炒的板块是手机近距离支付所带来的产业机会,但中移动有更看好远距离支付的倾向,一旦其战略转移,那么目前二级市场遭热炒的公司则受益就相当有限了。

  中移动点燃“手机支付”热情

  目前,手机支付在试点城市如火如荼地推广着。在上海,中移动的用户只要携带更换成RF-SIM卡的手机,就可以在一些麦当劳、星巴克、地铁站用手机实现支付。

  事实上,5月份即将开幕的上海世博会就将首次采用中移动的手机支付手段,将世博门票的数据传到中移动用户的新型SIM卡中,实现无线支付。中移动手机卡的账户还将和用户的银行卡或信用卡账户捆绑,一旦手机卡中的金额花完,用户就可以通过短信,将银行卡或信用卡中的资金转入手机卡,还可以通过手机进行账户管理。

  记者还获悉,中移动将在世博会以及其他十多个城市推广以RF-SIM卡为解决方案的移动支付,并计划采购至少1000万张RF-SIM卡。至于RF-POS机,上海移动此前曾透露,有望在年底铺设至少1000处。

  据中移动相关资料显示,中移动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广东移动认购浦发银行以私募方式发行的A股新股,占发行后浦发银行总股数的20%,每股交易价格为人民币18.03元,总交易金额约为398亿元。此举不仅使中移动位列浦发第二大股东,更获得了梦寐以求的“金融牌照”。

  业界普遍认为,这一牌照能够增强中移动在手机金融领域的非对称优势。“该投资有可能帮助中移动在开展移动金融业务时规避国内的金融政策风险。”StrategyAnalytics中国区经理仇琳表示。

  移动支付是一个产业链复杂的新生事物,通信和金融互有交集,政策缺失成为最大的瓶颈。国资委出台的相关规定中提到,央企不能投资非主营业务;另外,金融监管部门对于金融业务的准入限制比较苛刻。这给涉及到支付功能的中移动提出了难题。而此项交易,可以说是中移动在移动电子商务领域里打了回“擦边球”。

  中移动重申,在该项交易中有“三不”原则。“不会参与浦发银行的日常经营;不会谋求控股地位,即增加持股比例;不会偏离运营商的核心业务,并不会持续涉及到金融行业。”

  虽然业界对手机支付是否今年会爆发依然存疑,但中移动对发展手机支付业务的态度则十分坚定。中移动内部人士告诉记者,2010年,中移动集团将把手机支付业务列入集团KPI考核体系,重点推广。

  东方证券的分析师则向记者表示,中移动近年来列入集团KPI的业务均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参考这一发展模式,他们认为手机支付业务用户在明年就能实现爆发式增长,用户数将达千万级。

  中移动内部人士还向记者透露,中移动为既能迅速扩大手机支付的用户规模又能保护基础客户的目的,前期采取了“高投入、零收入”的发展策略,比如,上海移动打出了充120元话费送等值RF-SIM卡的促销活动,其他试点省市也有类似的推广活动。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利郎服装欲推新品“L2”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丰田计划完成对日本生产重组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